廷尉从秦朝开始便是朝廷九卿之一,掌管着刑狱之事,从秦起,一直到北齐都是主管着司法的最高官吏。
但在这漫长的时光中,廷尉也曾被数次改名,如在景帝年间就被叫做过大理,在王莽新政时期被叫过作士,但到了东汉,便一直被称作廷尉,直至汉末才会被再次改名为大理。
每年,天下断狱总数到最后都要汇总到廷尉;郡国疑难案件也要递呈到廷尉再申请判处﹔甚至有的时候廷尉还可以驳正皇帝﹑三公所提出的判决意见。
除了断案之外,根据诏令﹐廷尉还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同时还分管分﹑寸﹑尺﹑丈等度量标准,可谓是位高而权重。
廷尉秩为中二千石﹐属官有廷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汉宣帝刘询鉴于廷尉派往地方鞫狱的廷尉史任重而禄薄﹐于是增设秩为六百石的廷尉平四人﹐以加强对地方司法机构的控制。
到了东汉,省去了右监,只余左监﹐四廷尉平也省为左平一人,而**现在所出任的便是廷尉左监。
廷尉人选常常择取出身于律学世家者﹐也就是所谓的世代法家,如顺帝时吴雄﹐三世廷尉﹔郭躬一家﹐以传习小杜律著称﹐数世之中﹐任廷尉者达七人之多。
**家中虽然也被称作世代法家,但跟郭家那种真正的廷尉世家比起来,那就是一个小虾米,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廷尉署,身为廷尉的杨赐自然是坐在自己单独的公房里,**站在一旁,满是恭敬地弯着腰。
见**表情严肃,神色稍紧,杨赐捻着花白色的胡子,微微一笑,“宁安不必拘束,以宁安的智计,廷尉署的这些琐事必然是难不倒宁安的,只需稍稍尽心便是。”
“谨遵命!”见杨赐训话,**便立即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一板一眼的开口称是。
“也好!”看着**神色依旧紧绷,杨赐只好微微叹气,摇头笑道:“这廷尉署到底也不是其他什么地方,宁安若是一直保持着这种谨慎的心态倒也不错,最起码不会引发一些冤案,错案。”
一听到杨赐提到了冤案错案,**便立即心中一动,想了想,决定给杨赐先打一打预防针,便长叹一声说道:
“明公说的是,廷狱所司之事,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的确马虎不得,不过我等虽然一直兢兢业业,可朝中却依旧不断有正直之士含冤而死,唉...”
杨赐也一时有些沉重,可又没有消沉很久,只是片刻便恢复了神采,斩钉截铁地说道:
“曾经让宦官猖獗一时,是我未掌管廷狱,就算天子一时将廷狱交到了我手中,也应我不懂律令而使阉党四处钻空子,可而今我又多了宁安辅佐,现状自当不同,我绝不会再给阉党可乘之机。”
“林必竭尽所能助明公一臂之力。”上司宣读着自己的任务目标,身为下属的**深得要领,立即躬身行礼,向着杨赐表着决心。
见**如此上道,杨赐也微微颔首,将心中原本还仅存的一丝犹豫抛到了脑后。
接着又稍稍鼓励了**一小会儿,轻轻抿了口桌上的水,便站起来拍了拍**的肩膀,很是温和地说道:
“宁安初至,对着廷尉署还有些不熟悉,最好还是先四处走走,多看看,现在我这儿还有一篇表文要写,便不多陪宁安了。”
**咧嘴一笑,朝着杨赐行礼说道:
“明公整日日理万机,我自去便是,明公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