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元伐 > 三九章 太后驾到

三九章 太后驾到

吴彦低头沉思,一副纠结的样子

王廉虽狂傲,他也不敢拿传国玉玺随意下定论。

终究还是二人阅历太少。

吴彦建议拟旨,第一道旨意的意义太过重大,召药老就任吏部尚书,如果他同意了,就证明是真的,如果拒绝了,那笑话就大了。

天下最毒不过王廉,扬言无论真假,药老在士林中的地位很高,特别是寒门子弟都尊其为老夫子,可见一斑。

如果药老接旨,群臣敬他,尊他为先生,必以弟子之礼待之。

如果药老拒绝,那么,为了汉王军的未来,只能心狠手辣,必杀之而后快!。

群臣侧目,心中胆寒,就连吴彦也忍不住心中发凉,但王廉的出发点是为了汉王军的未来,无论对错都没人职责他,这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和前程。

吴天不在乎什么小人君子,直接就认同了王廉的做法,称王之初就意味着未来九死一生,既然如此何必在乎他人怎么说呢?就算说出去,有证据吗?。

每个朝代的圣旨都不同,有很多种,规格都不一样。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认为传统王的称号,已不足以表达自身的伟大,升级为皇帝,不在自称为王,而是朕!。

汉承秦制,汉王军自然要承汉制,承六玺制,什么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等等。

圣旨就皇帝的旨意,制曰,诏曰等,作用各不相同。

奈何,吴天不懂,嫌弃麻烦,独断专行,美名其曰,新的政权,新的制度,一切从简,必须简单。

虽是王位,但传国玉玺在手,那就是未来正统的皇帝,圣旨就是圣旨,不必遮遮掩掩的。

圣旨的内容的开头,可以写汉王之类尊称也行。

群臣虽无奈,但不会在这个事情上较劲的,王上想咋滴都行,正好应对六条的革新制度,反正都是与天下为敌,也不会在乎天下读书人的态度。

就一句话,爱咋咋地。

汉王军准备就绪,即将入主高州城,青阳县百姓不舍呀,有很多没有土地的百姓,跟着一道去往高州城,不到三十里路,走的再慢两个多时辰也能走到。

汉王军留守各地士兵除外,跟随前往高州城的步卒十几万可战之兵,群臣家眷,丫鬟护卫,辅兵农夫,车马如龙,浩浩荡荡的行进着。

最后面,跟着二百多个少数各族代表,王廉就在此列,六部属官陪同,招待客人,礼部必不可少,还有可恨的,从不说话只顾着埋头写字的书记官。

权臣左相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决定,都要记录在案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人评说,王廉也好,群臣也罢,对这样的人又爱又恨。

王廉的长相,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是汉人,身份确认后,这让各族代表震惊了,果然是真的,汉王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到底是什么样的君主,众人很好奇。

各族互相都有联系,关系也很好,刚见面只能拉家常,只有傻子才会问别的。

一路上步行,关系逐渐拉进,王廉也有意亲近各族代表,这让他本身有一种归属感,忘却仇恨,剩下的只有谈笑风生。

书记官只记下了确认身份,还有王廉与各族复杂的关系,然后好长时间都没动笔,他也纳闷,怎么竟说没用的,好像自己是空气一样。

当然,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空气,没人愿意搭理他。

“祖父!舅舅,还有诸位叔伯,听我一言可好?。”王廉收起笑容,露出严肃之色。

众人点头,无不应予。

王廉开口:“六条不是摆设,如果你们接受六条,那么接下来我说的,希望你们能够做到,有功于民者,有功于国者,封侯拜相不在话下,我一言即可定之。”

众人闻言目露惊异之色,书记官的手不自然的抖了抖,差点把笔扔出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家父是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