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拱手向各位施礼后道:“各位都是当世大才,晚辈勉为其难算是抛砖引玉了。窃以为,灭燕所需解决难题无非三个:百姓之心、贵族之心、诸侯之心。
百姓之心好解决,燕国动乱三年,百姓都期盼燕国尽快回归平静,对我齐军自然是欢迎的。不过,还需要强力约束军纪。我到时希望能以监军之职随军出征,任何胆敢骚扰燕国百姓的士兵乃至于将军,休怪我就地正法。我不希望因军纪而破坏我齐军正义之师的形象,进而遭到燕国百姓的反抗。
另外还需要备足粮草以接济因转乱饥荒的燕国百姓。这还得匡章、田婴两位王叔伯鼎力相助。”
匡章和田婴与齐宣王平辈,自然称得上王叔伯。然而田地以勉为其难、破砖引玉的谦逊开头,之后却已经逐渐以决策者的身份陈述着。其气度的沉稳、思维的缜密都令众人颇为叹服。尤其是他以民心入手,这十分契合推崇民为贵的孟子心意,田地说话期间不断点头。
此时孟子已经被天下士子视为精神领袖,威望颇高。田地为了今后的道路,也希望尽快赢得其青睐。田地看向孟子,恭恭敬敬施礼道:“孟子先生,您以为呢?”
孟子点头道:“太子能了解民心的重要,这极为难得。以仁义之师和仁义之政为先驱,此次灭燕必然会一帆风顺。”
历史上君王真正了解到民心不可欺,是以秦国的快速败亡而开始的。在此之前,由于有层层分封的逐级压制,君王们更看重的是士族和贵族阶层。至于百姓,不过是充当消耗品的炮灰而已。
在这一点上,尤其以战国盛行的法家最为明显。商鞅更是鼓吹:内行刀锯,外用甲兵。也就是对内要以严刑峻法鞭策压榨百姓的每一分价值。商鞅变法让秦国变成了一张拉满弓弦的强弓,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而他却完全没想到弓臂是会被拉断的。这也是秦国统一后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
田地能够有这样的认识,已经是超越了时代,和孟子走在了一起。孟子自然是对他十分有好感。
田地得到了孟子的肯定后接着道:“然后就是燕国旧封君的态度。他们遭到子之的攻杀自然是希望尽快脱身。我们只需要一个承诺——他们只要肯臣服就可以保留他们的爵位和封地。同时将燕太子单封为封君,把燕国最东面的孤竹(今天的秦皇岛)封给他做封地。一方面让那些在战乱中失去封地或者忠于王室的贵族有所依附,另一方面也可以彰显我齐国正义之师的大义,不给诸侯以口实。”
田文眼珠一转却道:“如果太子平之后不甘心怎么办?”
田地眼神一扫,隐隐撒发出凌厉的杀气道:“那倒省事了。”
在场众人心中咯噔一下,他们这才看出田地绝非“圣母”。他给燕国保守贵族留足后路,那是出于三分仁慈之心,不愿意擅开杀戮。但是同时也给了燕国旧贵族聚集的机会,一旦他们有所异动,田地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斩草除根。这十分有利于将他们一网打尽,避免了没完没了的肃清。而且到时就是燕国旧贵族不知好歹,道德依然会站在田地一方。
田地保持着仁义之心的同时,又有着如此深沉似海的心机。众人堪破之后无不深吸一口冷气暗自惊骇,心脏不禁狂跳起来——天哪,这哪里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