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常侍张让把拂尘一甩,上前一步,尖起嗓子嚷道。
“有本上奏,无事退朝~”
汉灵帝朝下面瞥了一眼,见无人动作,作势便要起身。
正在此时,司空袁逢站出,朗声道。
“臣,有本上奏。”
灵帝略一迟疑,刚起的身子又坐了回去。袁逢乃朝中重臣,四世三公,不可怠慢,忙关切的问道。
“爱卿平身,所奏何事?”
袁逢年迈,深鞠一躬,颤声道。
“东郡太守桥瑁,联合皇甫嵩将军剿灭阳谷十万贼寇(实际两万,桥瑁虚报的十万)。谁想黄巾贼寇死灰复燃,竟烧杀数千郡兵,后续更攻克范县屠尽郡兵,百姓倒悬民不聊生,恐有扩大之趋势。桥瑁乃中常侍赵忠举荐,臣奏请廷尉监查实赵忠察人不明之罪。”
站在灵帝身旁的赵忠闻言,脸色一变再变,忙跪倒在灵帝身旁,嚷道。
“袁司空血口喷人,还望陛下明察。”
赵忠和张让本是宦官,乃灵帝身边的大红人。仗着灵帝的宠信,私下卖官鬻爵,敛了不少暴利。
诸多文官一向和宦官不睦,见有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岂会放过,纷纷拱手站出,附和道。
“臣等奏请陛下令廷尉监彻查此事!”
灵帝面露难色,端的是不好办。这中常侍张让和赵忠可是他最亲近之人,私下还说过‘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这般荒谬的话来,足见两人在灵帝心中的地位。
可是袁逢位列三公,身后的可是满朝文武,他是那边都不能得罪啊!
在无法下决定的情况下,灵帝发挥了皇室擅长所谓权衡之术--和稀泥。
“袁爱卿,此事容朕再好好考虑考虑。”
“陛下!”袁逢狠狠的看着台上的宦官,大好的机会可不能白白的错过。
“望陛下明察!”文武百官附和,齐齐给灵帝施压。
灵帝身侧,张让赵忠交头接耳,似在说什么。
见灵帝情况窘迫,赵忠朝前走一步,似要护住灵帝。
“袁司空,莫以为老奴不知!皇甫嵩将军在苍亭围剿失利,又在阳谷设伏,这才歼灭了贼酋。可惜办事不力,竟让数百贼寇跑了,这让酿成范县之祸。”
张让和赵忠在朝野党羽众多,通过私下渠道得知消息也不足为奇。
张让朝前走了一步,阴阳怪气的质问道。
“袁司空,这皇甫嵩办事不力,可是要奏你一本察人不明之罪?”
黄巾贼起,灵帝曾问计于宦官吕强。吕强建议大赦党人,袁逢当时也表示赞同。说袁逢察人不明,倒也有理有据。
“你!”
袁逢状告宦官,却被反咬一口,只得忍气吞声的退回队伍。
见袁逢吃瘪,灵帝心情大好,表面上却装成很悲呛的模样,颔首道。
“袁爱卿,既然只有数百贼寇,剿灭了便是。东郡乃贼患重地,即便烧杀千人,亦有三四千可战之力。朕即刻下令东郡太守在旬日(10天)内剿灭贼患,爱卿以为如何?”
袁逢闷哼了一声,灵帝口头询问他的意见,其实只是给他个台阶,让他差不多得了。可惜伴君如伴虎,灵帝圣意已决,又能如何说?
袁逢抱拳应道:“陛下圣明。”
文武百官纷纷跪倒,附和道。“陛下圣明。”
“报~”
正当灵帝以为可以退朝的时候,殿外响起嘹亮的喊叫。不过片刻,一名风尘仆仆的将士来到金殿外,在满朝文武的视野中拜倒在黄门之外。
“东郡急报!”
灵帝看向黄门,心中咯噔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