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蒙古骑兵撤退时,明军骑兵上马追击,追上之后,铳手们迅速“下马举炮”,轰击一番,而其他的骑兵“就于马上射箭,刀砍枪戳,全胜乃止。”
装备了虎蹲炮的骑兵,还可以配合步兵及战车营作战。
⑵攻坚
明军用火器攻坚的历史悠久,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未称帝时,派军队包围军阀张士诚的老巢平江(今苏州),“城四面筑长围困之。又架木塔,与城中浮屠对,筑台三层,下瞰城中,名日敌楼。
每层施弓弩大铳于上。又设襄阳炮以击之,城中震恐。
围城的火器有“大小将军筒”等,“四面铳炮之声昼夜不绝”
朱元璋军队使用着各类强大的火器,压制着张士诚,其中应该包括碗口炮。一直到明末,明军仍然存在用碗口炮这种老式火器攻坚的例子,如在明军抗倭援朝时,就用“大碗口”攻坚。
由碗口炮等炮改造而成的虎蹲炮,性能更加优越,用来攻坚,也就顺理成章了。亲眼目睹明军攻克平壤的朝鲜大臣李元翼与李德馨,在与朝鲜国王李昖谈话时,谈到了参加攻城的虎蹲炮。《宣祖实录》记载:
“上(指朝鲜国王李昖)曰:‘虎蹲炮何如?其制放铁丸耶?如将军石耶?’德馨曰:‘如虎之蹲踞,而放铁丸矣。’
上曰:‘城中放炮,随处起火云,然耶?’元翼曰:‘以石丸为之,或以铁为之,火药之上,以泥土充之,插火则石出而飞散,火随以炽烈。’”
从李元翼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虎蹲炮可以发射“石丸”或“铁”,发射前在“火药之上,以泥土充之”,这与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记载的虎蹲炮发射方式一致。
李元翼提到明军各类火炮攻城时又说:“倭铳之声,虽四面俱发,而声声各闻,天兵之炮,如山崩地裂,山原震荡,不可言状。”上日:“城石亦可触破耶?”李元翼日:“触之无不裂破,犯之无不焦烂”。
那么,明军在其后的攻坚作战中,为什么不能再现平壤之战的辉煌呢?那是日军吸取了教训,很多时候故意将据点筑在地势有利的山石之上,限制了明军火器的发挥。
例如万历二十五年的蔚山之战,明军进攻时发射火炮,“炮声震天,火箭数百技齐发,风迅火烈,乱烧贼幕,一日连拔三窟”,并且用大炮击退来援的日本水军。
可惜在攻打岛山时却遭受挫折,最后被迫撤退。目睹明军围攻岛山的李元翼,向朝鲜国王汇报时称:“倭贼内城坚守,虽欲用器械而无之矣。”
上日:“内城未可以大炮撞破云?”元翼日:“城在山上,地势高峻,大炮高放则越过于城者,其高二十余丈,虽屡放万无得中之理矣。霹雳炮、虎蹲炮亦无数放之,皆不中矣。”
这个战例再次有力地证明,明军经常动用虎蹲炮来攻坚。
⑶防御
日本封建主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时,被明朝委任为经略使援朝的宋应昌在一篇疏文中论及海防时,明确指出:“大将军、神炮、虎蹲炮、灭虏炮、百子铳等器,则临急所用也。”
他还说:“乃若虎蹲、灭虏、大将军等炮,非遇急则不敢轻用,何也?以其力气重大,虽能碎彼船,恐于我船亦不免有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