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闽王宫那错综的甬道上,阿珠是这样对公子讲述的:
“当时,我还是一个只有七岁的孤女,无依无靠,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晋国公和一位他称呼为三爷的人一起出现了……”
“三爷?”王政听到这里,不解地问道:“阿珠,这晋国公口中的三爷莫非是先王?”
先王便是闽国的创建者王审知,历史上的第一位闽王。王政记得史书上记载,王审知在他们兄弟三人中排行第三,所以晋国公口中的这个三爷极有可能就是王审知。
王政刚说完,便意识到自己以现在这个身份,对闽王王审知用“先王”这个称呼,显然在是不准确,急忙改口道:“我的意思是说,晋国公口中的三爷是否就是我的先父王?”
果然,阿珠点了点头。
原来那天,先闽王王审知走出闽王宫,在翁老的陪同下微服私访,两人一路由城北向南走去,通过罗城的利涉门,来到夹城体察底层民情。
当他们朝安泰桥方向看去的时候,只见桥上一堆围观的人群,人声鼎沸。见此情景,王审知示意翁老一起去看看什么情况,两人于是疾步走上了安泰桥。
议论声从围观的人群里传来。
“真是个可怜的孩子,这么小就成了孤儿。”一位瘦弱的大叔说,大叔的身旁是一位肥胖的大妈。
“这孩子真是懂事孝顺啊,卖身葬母不容易啊,我要是有钱一定就把她买下来。”那位大妈这样说,大妈的身前站着一个幼小的男孩。
“这位姐姐一定被冻坏吧!”小男孩说着,转头向身后的大妈问道:“娘,我可以把我的衣服和雨伞给她吗?”
“走吧,走吧,该回家了。”大叔说着,拉着大妈,牵着小男孩,挤出了人群。
王审知和翁老两人顺势挤进了人群中,眼前一副凄凉的画面让他们大吃一惊,尤其是三爷,愕然的表情瞬间显露。只见人群当中,一个衣衫褴褛的女孩跪在地上,身旁赫然写着“卖身葬母”四个大字,以及“生而无父,孤女寡母,相依为命,走投无路”十六字。
女孩约莫七、八岁,长得十分灵巧的样子。女孩身上的衣服破旧而单薄,加上被雨水淋湿,虽然紧贴着身体,仍然衣不蔽体。或许是因为营养不良的原因,身体发育没有赶上。也幸好是这样,所以即使湿淋淋的衣不蔽体,也不失大雅,无伤社会风气。
“翁老啊,民间仍然疾苦呀!这可就发生在我眼皮底下的福州城啊,唉!”王审知说着,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三爷,你不必太过自责,乱世当前,疾苦难免,盛世之治不可操之过急。”
翁老说完,掏出了一个银铤,请示王审知。王审知点了点头,却一脸的愁苦,不忍再看。于是,翁老把银铤置于女孩的面前。
“谢谢恩公,谢谢恩公。”女孩见到这么大的一个银铤,激动万分,想到母亲终于得以厚葬安息,眼泪夺眶而出。
翁老放下银铤后,随即陪同王审知,转身准备走开。
然而,见翁老二话没说就要走开的时候,女孩急了,立即起身跑向翁老跟前,噗通一声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翁老急忙伸手,想让女孩快快起身来,只是那女孩仍然固执地跪在翁老的跟前。
翁老不解地问道:“孩子,你这是为什么呢?”
“请恩公留下地址,等我把母亲葬了之后,立即去找恩公,给恩公做牛做马做什么都愿意,以报答恩公!”女孩说。
翁老以请示的眼神看了看身旁的王审知,王审知却指了指眼前的安泰河,说道:“我到前面看看,这边就交给你了!”
说着,王审知丢下翁老,自己先行走出了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