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十国霸途 > 第三十三章 立足一州五县

第三十三章 立足一州五县

此前,王延禀率全州将士进攻福州,结果兵败被王延钧斩首,那些留在建州的官吏生怕受到牵连,躲的躲,逃的逃,基本上都跑得没影了,刺史府没人交接军政事务,就只能让辖内五个县的官吏来。

自王政赴任建州刺史伊始,他便早早地按翁承赞的意思,把文书发往辖内的建安、建阳、将乐、邵武和浦城等五个县,请各县有官职的人统统都来刺史府交接事务。可转眼几天时间过去了,只有刺史府驻地建安县的主簿来了,其他四个县的文书有去无回,好像是石头一般沉进了大海。

在这紧急关头,王政的随从先生翁承赞却病了,也许是因为旅途辛劳,也可能是年纪大了,翁老现在只能卧病在床。在病榻前,翁老授意他的得意门生潘承祐替他辅佐王政,出任州长史一职,并嘱咐王政,说道:

“你要善待建州各县当地的官吏,没有他们,别说什么霸业,可能连这一州之地都不能立足。州、县官员都是亲民之官,一方面要负责刑狱治安,征敛赋役,另一方面要宣扬德化、劝课农桑,务知百姓之疾苦。各县每年造一次计帐,必须把每年征税的数目书于县门、村坊,与众知之。录事参军一职必须由原先的官吏担任,一来我们本就缺人手,势单力薄,二来建州百姓认识他们,办事事半功倍。还有州司马一职,可由四位将领中的老将包洪实担任。其他任命事宜,你和潘承祐商议即可。”

根据唐朝州县官制,王政的官职是从三品的上州刺史,其下佐官有从四品下的别驾一人,从五品上的长史一人,从五品下的司马一人,从七品上的录事参军一人,从九品下的录事两人,此外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各一人,皆从七品下,又有市令、丞、文学、医学博士等。

别驾、长史、司马称为“上佐”,唐制规定,凡刺史缺员或为亲王兼领时,上佐可代行州事。上佐并无具体职任,因其品高俸厚,又不亲实务,多用以优待或安置闲散官员。诸曹参军分掌各州府的军政、财政、刑法、农田以及户粮诸事务,称为“判司”,诸曹“判司”由各州录事参军事统辖。

县的长官不分大小统称令,佐官有县丞、主簿、县尉等。县令统管一县所有军政事务,亲自处理刑狱。县丞为之副,县尉分判众曹,催征租赋,主簿掌文书簿计。此外,还有七曹佐官,是应州府七曹而设,因事务不多,一般不常设。

面对五个县的官吏空缺问题,王政请教潘承祐该如何处理,潘承祐示意从那个建安县主簿入手。建安县主簿叫杨思恭,王政按潘承祐的建议,叫人把杨思恭请来问话。据杨思恭提供内情,说是其他四个县的情况和建安县一样,县令都跑了。剩下一两个管杂事的,都怕上面怪罪,不敢露面,除非刺史大人写一道赦免文书。

王政心想,这些小官小吏还真是滑头,差点小看他们了。若不是从西岩山章仔钧将军那儿借来了五千兵卒,兴许还管不住他们了。强行遏制内心的火气之后,王政转而问建安县主簿杨思恭,道:

“别人都躲着不敢来,生怕我是奉命来算旧账杀你们的,你也没有赦免文书,怎么就敢来?”

“建安县就在大人的眼皮底下,小的想躲也没法躲,何况当初,我本就是反对出兵福州的,我对闽王殿下的忠心,天地为证日月可鉴。”杨思恭嘴上说得麻利,但掩盖不了的心慌和心虚。

王政吓唬道:“我的王兄可不是天地日月,他可不一定相信你的话,你就不怕王兄授命我将你们格杀勿论?”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我知道大人受命于闽王殿下,可我若不先来,只怕这份头功就让别人给抢去了。还大人明鉴!小的日后定当为大人效犬马之劳,上刀山下油锅在所不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