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听了潘承祐关于捐纳的说法,有点儿不敢相信,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难道还有人愿意主动捐钱给官府?
潘承祐显然也看出了王政的心思,笑道:“想必大人是在担心没有人愿意出来捐纳,依我之见,只要条件足够诱人,就不必担心。”
“不知潘长史打算给捐纳的土豪们提供什么样的条件?”除了土豪外,王政想不出其他更好的词汇了。
潘承祐笑道:“我们建州五个县的大部分官吏不是都跑了吗,我们把县令一职留着,将其他空缺以不等的价位和期限作为条件,吸引那些土豪们来捐纳。”
王政觉得这个办法虽然有买官卖爵之嫌,长期下去会有失去控制的可能,但眼下也就只有这个办法最凑效了,总比从穷人那里搜刮油脂要仁慈些。
于是,捐纳的告示贴出,果然,很快就有几个土豪来捐纳了。其中一个叫吴光的大土豪一口气买下了建安县的所有空缺,还嚷嚷着要当建安县的县令。
若是建州刺史一职还空缺着,兴许这个叫吴光的土豪还想买个刺史当呢!反正到处兵荒马乱的,大半个天下的商业都停滞了,他们的钱也无地方去花,还不如买个官来当当。
王政万万没想到,建州一个山区之地竟然如此富有,可以说是遍地土豪,难怪当年黄巢率军进入建州,一路烧杀抢掠。同时,他又庆幸潘承祐把五个县的县令都留着了,要不然都让这些土豪都买去了,今后他们一旦闹事,他的五千兵卒岂不是管不住了。这一把手还得是自己人才是。
正当建州这边的捐纳搞得有声有色时,王政得到消息,他的王兄在福州也搞起了花样。
从长兴二年的五月开始,王延钧内心压抑了许久的冲动、欲望、诱惑、疯狂都展露开出来了。
王延钧是比较雅重佛教的,没事干就喜欢度民为僧玩玩,喜欢找得道高僧聊聊,但时间久了,王延钧似乎开始对佛教和高僧们颇为厌倦。
或许是因为闽地的高僧似乎比较自命清高,非但不会阿臾奉承、屈身迎合王延钧,还动不动就劝诫王延钧,毫不给这位堂堂闽王的面子,经常当面指出王延钧的错误。
时间久了,王延钧便开始反感这些佛家的高僧,最初的那点兴趣也就变成了最后的极度厌倦,王延钧于是重新寻找新的乐趣,最终把注意力放在了道家和鬼神的信仰上。
虽然这些年王氏兄弟在闽地一带都极其雅重佛法和佛教,但并不等于整个闽地就是佛教一家做大,道教同样在闽地风生水起。
在南朝梁朝时期,福州曾经有位名叫王霸的炼丹道士,经常在怡山上修行,传说后来还曾成仙驾鹤仙去。
对于这样一位著名的宗教人士,来到闽地的王氏家族当然要充分加以利用其在民众百姓当中的影响力和价值,原因无他,因为王霸是著名的成仙道士,重点是姓王。
于是,从三十年多前,王潮攻占了福州开始,有关王霸的各项神奇传说逐渐在闽地四处流传和散播了。
有位名叫徐元景的道士,某日在怡山一带挖地种菜玩玩,居然挖到了埋葬于土中的一个七口瓷瓶,这个瓷瓶的每个口都可容纳七升水,瓷瓶内装有木炭,上面用一块大青砖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