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十国霸途 > 第三十七章 继承先王意志

第三十七章 继承先王意志

潘承祐学习管仲,有很强烈的民本思想,厌倦打战,也不主张用严酷的刑罚来威慑百姓。潘承祐分析道:“百姓厌恶劳苦忧患,就想方设法使他们安逸快乐,百姓厌恶贫困低贱,就想方设法使他们富足显贵,百姓厌恶危险灾祸,就想方设法使他们生存安定,百姓厌恶灭种绝后,就想方设法使他们生养繁衍。”因此,潘承祐建议按士农工商进行分业,倾力发展工商业,吸引各地商贾涌入闽地经商。

据管仲留下的《管子》一书所说,四民分业有四个好处:一是同一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易于交流经验,提高技艺,二是对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有很大作用,三是营造专业氛围,使民众安于本业,不至于见异思迁,造成职业的不稳定性,四是无形中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使子弟从小就耳濡目染,在父兄的熏陶下自然地掌握专业技能。

按照这一分类的要点,潘承祐想把建州百姓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当然,潘承祐不可能直接按照建州五县来划分这个聚居区,那样不仅劳师动众,而且在这样一个战乱时期,还容易导致其他三个州的兵力空虚。因而正确的划分应该是在五个县的内部,各县分别分成四个专业聚居区。这样一来,每个县都是平等的竞争,在各方面都有完备的功能。

然而,若是大力发展工商业,潘承祐也表达了另一方面的忧虑。因为早在殷商时期,人们非常乐于、善于经商及从事手工制造业。商亡周兴之后,周朝的文武百官在反思商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殷商之亡就是因为民众热衷工商而荒废了农业,造成民心浮躁,国基不稳。因此,转而推行鄙视工商的重农政策。在周制中,工商业者的地位非常低贱,士大夫必须远离商人,绝对不能与工商业者混居在一起,工商业者离开居住地则不得与士大夫交谈。《周礼》中还规定,贵族们不能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但潘承祐思虑一番后,还是坚持要学习管仲将四民并列。潘承祐认为,工商业的赢利能力大于农业,而振兴商品经济更是增强兵力的最佳途径。

于是,潘承祐凑请王政批准,在建州推行涉及产业、税收、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整体配套变革,对内刺激商品经济的发育,对外降低关税,誓要形成如水归壑的市场聚集效应。

和潘承祐的重商主义不同,杨思恭表达的另外一种想法,恰好是偏向重农主义。杨思恭的心里似乎十分清楚,王政要的就是天下一统的霸业,而商鞅的重农主义显然更适合称霸。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渴望着天下一统。为了兼并其他各州各国,建州必须在武力方面先强大起来。杨思恭是个急功近利之徒,知道王政的霸业雄心,于是投其所好,伺机抢得头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