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李光準在陪伴王延羲喝酒的过程中,也许是真的喝多了,居然当面和王延羲发生了顶撞,而王延羲显然也是处于深度醉酒状态,情绪极度狂躁不安,所以下旨将李光準当夜处斩。李光準被拉到街市上时,已是酩酊大醉,在临死之前毫不紧张,醉卧街头,嘴里还不停地喊着家里小妾春莺的名字。行刑的官员看到这幅场景,反而犹豫不决,不敢将李光準处死。于是,这位官员把李光準关进了监狱,准备明天看清形势再做发落。第二天早晨,王延羲酒醒了,朝会时找不到李光準的身影,向群臣们询问李光準的下落。那位负责行刑的官员暗自庆幸不已,连忙向王延羲如实汇报昨晚的事情经过。王延羲惊讶不已,李光準当堂立即被无罪释放。
泉州刺史王继严被干掉后,王延羲任命同平章事余廷英为新的泉州刺史。余廷英为人贪婪奢侈,到处搜刮钱财充实自己的腰包,整个泉州城都是余廷英搜刮钱财的场所。余廷英的胆量愈加强大之后,千方百计想把整个泉州城的美女都占为已有,但作为泉州刺史,不能公然强占美女,于是假借皇帝王延羲要选宫女的名义,在整个泉州城掠夺良家少女。但这些良家少女并非送到福州王延羲的后宫之中,而是统统送入余廷英府中,由余廷英一个人享用。消息传到福州城,王延羲十分生气,派遣御史弹劾余廷英。余廷英闻听也很紧张,主动跑到福州城,向王延羲道歉认错,同时向王延羲缴纳买宴钱一万缗。第二天,余廷英再次行贿王延羲的皇后李氏。李氏是司空李真之女,在永隆四年正月被册封为闽国皇后。这位李皇后也喜欢喝酒,而且刚愎自用,经常和王延羲唱反调,搞得王延羲对她既爱又怕。余廷英的清楚地掌握了王延羲的软肋,向李皇后送钱钜万。王延羲和李皇后对余廷英均相当满意,余廷英重新被送回泉州继续当刺史。
王延羲在一次接见朝鲜半岛的新罗国使者时,突然回想起一件往事。几年前,当新罗国使者向王继鹏进贡宝剑时,当时的宰相王倓曾经怒斥王延羲是不忠不义之臣。此事王延羲想找王倓算旧账,但王倓早已去世多年。王延羲难解心头之恨,把王倓的死尸从棺材中挖出来,对尸体进行虐待殴打。王倓为人正直,深得朝中众臣们的尊重。校书郎陈光逸虽然官职低微,却不甘漠视王延羲的昏庸残暴行径,他对自己的友人说道:“当今皇帝失德成这样,国家恐怕要灭亡了,我打算以死相谏,你们认为如何?”友人们纷纷劝阻陈光逸不要去招惹王延羲,但陈光逸决心已定。陈光逸上书王延羲,指出其登基以来的五十余种恶行,并且叩头流血,希望王延羲可以改过自新。王延羲勃然大怒,下令对陈光逸鞭打数百下,陈光逸硬撑过来,没死。王延羲不满意,又下令用绳索将陈光逸悬挂在树上,陈光逸最终气绝身亡。
王延羲的女儿出嫁,朝中有十二位官员没有前来祝贺送礼。毕竟不是所有官员都有资格参加闽国公主的婚礼,但王延羲却想,不来祝贺送礼,显然是不把皇帝和公主放在眼中,所以必须严惩,这十二位官员于是被处以笞刑。王延羲还把责任推到御史中丞刘赞身上,认为刘赞监管官员不利,准备连刘赞也一起打。谏议大夫郑元弼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反对杖打刘赞。郑元弼对王延羲说道:“古者,刑不上大夫,中丞议刑百僚,不宜加菙楚!”对于郑元弼的公然反驳,王延羲十分恼怒,正色对郑元弼质问道:“卿何如魏郑公,乃敢疆谏?”郑元弼面不改色的回答道:“陛下似唐太宗,臣为魏郑公可矣!”面对刚直不屈的郑元弼,王延羲选择了隐忍。
面对王延羲的昏庸无道,王政再次发动了对福州城的战争,命大将陈望率兵大举进军福州。然而,到了福州城近郊之后,建州大军遇到了福州城守军的顽强抵抗,最终败兴而归。王政对福州的兵戈相向,让潘承祐又一次大失所望,潘承祐再次对王政上书劝谏,毫不留情地指出王政的十大错误。其一,兄弟相攻,逆伤天理。其二,赋敛繁重,力役无节。其三,发民为兵,羁旅愁怨。其四,杨思恭夺人衣食,使愁归於上,群臣莫敢言。其五,疆土狭隘,多置州县,增吏困民。其六,除道裹粮,将攻临、汀,曾不忧金陵、钱塘乘虚相袭。其七,括高赀户,财多者补官,逋负者被刑。其八,延平诸津,征菜鱼米,获利至微,敛怨甚大。其九,与唐、吴越为邻,继位以来,未尝通使。其十,宫室台榭,崇饰无度。
这一年,唐国的开国皇帝李昇病逝了。李昇病逝后,其长子李璟成为了唐国的皇帝。李璟登基初始,便把自己的好友委以重任,诸如冯延巳、冯延鲁、魏岑、查文徽、陈觉等纷纷入朝担任要职。闽国的内乱不断引起了李璟的关注,试图趁王延羲和王政内斗的时候,出兵消灭闽国。李璟向王延羲和王政分别发出文书,强烈谴责王氏兄弟同室操戈。对于李璟的谴责,王延羲和王政均不予理睬,并且口头反击。王延羲引用周公诛管、蔡,唐太宗诛建成、元吉的先例影射王政是阴谋造反的管、蔡,建成、元吉等人,自己讨伐王政是名正言顺、符合道义的。而王政对于李璟的谴责,反击口气更加强悍,直接指责唐国乘人之危夺取杨吴的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