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建州已经不是闽国的一个州,而算是殷国的半个都城。闽地五州除了福州外,殷国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其余的四个州。
在建州保卫战取得大获全胜之后,王政就积极地奖赏了众位将士。防御使陈诲升为兵部侍郎,防御副史林仁肇升为都指挥使。就像之前给予的承诺那样,王政任命归降的王建封为建州都指挥副使,可谓是信任有加。
至于前来支援的三路大军将领,王政分别进行了提拔。汀州大将刘琼在赤岭活捉两名唐军主帅,大败七千唐军残部,之前在赤岭牺牲的两万建州将士可谓有了唐军的陪葬。泉州大将王忠顺和漳州大将董思安联合建州守军在建州城外围歼唐军一万五千,并活捉了大鱼查文徽,及时地守护了建州城的安危。他们都是闽地五州最忠于王氏的将领,为了保存他们的原有实力,王政决议在各州原地提拔他们。
汀州刺史许文稹是个多面派的墙头草,常常是风吹两边倒,虽说目前仍然效忠王政,可是说不准哪天就会变卦。王政对刘琼的人品和忠诚十分信任,决定封刘琼为汀州副史,全权调度汀州的所有兵力。这样一来,汀州刺史许文稹的权力就被副史刘琼给架空了,就算他哪天想搞出一些大动作,恐怕也蹦跶不了多久。
漳州刺史是王政的侄子王继成,年纪轻轻资历尚浅,虽然是他们王家的人,但这些年来王家人相互猜忌最后险遭灭门,何况此次董思安主动前来救援建州,而王继成既然犹豫着选择再三观望。因此,王政认真思虑后,决定不再分封家族成员执掌各州。王政以王继成勤王不够积极为由,废除他的刺史一职,封董思安为漳州刺史,再调泉州的苏光诲为漳州副史,彼此相互牵制。
泉州刺史原本是王政的侄子王继勋,本着同样的考虑,王政以同样的理由废除了王继勋的刺史一职,封留从效为泉州刺史,王忠顺为泉州副史。泉州的兵力一直在留从效的手里,这次王忠顺就是受留从效之命前往建州救援的。这样,各州的兵力都得到了稳定分配,只剩下一个福州城。
逆贼李仁达早已向唐国称臣,之前就一直躲在福州城里,等待着唐国大军攻占建州,然后高枕无忧地当他的威武军节度使。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李仁达的如意算盘显然敲错了。唐国大军不仅没有攻占建州,反而被殷国四州大军合围,惨遭全歼。李仁达想要依靠唐国这颗大树,和王政作对,而唐国李璟又想依赖福州城的李仁达制造一些麻烦,然后趁机再次发兵建州。他们彼此之间不过是不牢靠的相互利用关系罢了。
李仁达似乎意识到了危机,觉得唐国这棵大树遥不可及,中间横着一个建州,根本得不到什么庇护,于是慌忙换了一棵小树,这棵小树就是东边的吴越国。李仁达派遣使者前往吴越国杭州城,向此时的吴越国王钱弘佐纳土称臣。钱弘佐是钱镠的孙子,钱元瓘第六子。钱元瓘去世,钱弘佐继位,中原晋朝封以吴越国国王。
然而,钱弘佐面对李仁达的纳土称臣却惊恐得很。因为五年前,他的父王钱传瓘就吃过进军闽地的亏。当时,福州城的王延曦命大将率兵进攻建州。王政为了保住自己的建州城,调用了西岩山的两万大军。没想到吴越国竟然趁虚而入,钱传瓘派出内牙统军使仰仁诠,率四万精锐将士,踏上了进军建州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