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仰仁诠轻松地突破了西岩山的防线,一路行进到了建州城外。王政和王延曦已经罢兵讲和,仰仁诠于是在建州城西北扎下大营,对建州城展开围城进逼之态势。不料,王政是在诱敌深入,早已切断了仰仁诠大军的粮食补给,并在建州城内外都部下埋伏,吴越大军粮草已断,王政迅速派出大将,率建州大军对吴越军进行了夹击。
最终仰仁诠的四万吴越大军遭遇惨败、四散而逃,被斩被俘者数以万计。主帅仰仁诠乘乱带着一部残兵败将仓惶逃回吴越国。至此以后,吴越国就再也不敢管闽地的事情了。面对前来纳土称臣的使者,钱弘佐没有立即答应,他心里清楚,若是接受了李仁达的纳土称臣,那就等于是和殷国王政为敌了。要知道王政刚刚击垮了唐国的三万大军,可是这个正在崛起的殷国并不是好惹的,至少比之前的闽国强多了。
钱弘佐并不是没有野心,毕竟福州与吴越紧邻,若是得到福州之地,对于吴越国而言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可是钱弘佐却又十分忌惮身在建州的王政。然而吴越国的国丈爷,也就是钱弘佐的岳父却希望钱弘佐接受李仁达的纳土称臣。原来这位国丈爷就是五年前兵败建州的仰仁诠。
当年,仰仁诠兵败,仓惶逃回了吴越国,被钱传瓘降职留用。后来,钱传瓘病重去世,仰仁诠协助钱弘佐登上了吴越国的王位,因而再次得到了重用。两年后,钱弘佐迎娶了仰仁诠女儿为王妃,仰仁诠成了吴越国的国丈。虽然早已经辞去了兵权,但仰仁诠仍然对五年前的兵败耿耿于怀。如今,李仁达纳土归降,岂不是还击建州的王政,一雪前耻的好机会?
仰仁诠召集曾经的部下张筠和赵承泰,极力劝说钱弘佐先接受李仁达的纳土称臣,然后派遣吴越军名正言顺地进驻福州城。如果建州的王政要来抢,那就打!建州刚和唐军大战,将士的元气还没有恢复。吴越军不仅可以一雪前耻,还能趁势在攻占建州,进而吞并闽地的福、建两个州。
仰仁诠的如意算盘和李仁达敲得一样漂亮,钱弘佐信以为然,果真接受了李仁达的纳土称臣。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进驻福州城,钱弘佐从温州调兵遣将,命令统军使张筠和赵承泰率三万军队,从海路行军,赶到了福州。
李仁达和仰仁诠的行动早已经被建州的王政知晓。一旦吴越军进驻福州城,再想声讨李仁达这个逆贼就难上加难了。因此,王政必须在张筠和赵承泰赶到福州城之前,对三万吴越军进行拦截。然而,建州的大部分兵力必须留守建州,防止唐国大军再度趁虚而入。王政只派出了建州都指挥使王建封,由他率领五千建州城的精兵,带头声讨逆贼李仁达。
这样一来,拦截吴越军的主要任务就只能交给距离福州城最近的泉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