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户部的这些举措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也是有的。自实体产业及流通被户部专控之后,民间经济的格局被彻底扼杀,社会财富被强迫清零,中产阶层集体破产,工商动力丧失,更严重的是,民众的储蓄和投资意识从此锐减,民众有好看的衣服马上就穿,好吃的马上吃掉,不再愿意储蓄投资。而各地铁官监造出来的民用铁器质量低劣,而且非常昂贵,还强令民众购买,导致怨声载道。
吏部尚书潘承祐认为应该使盐铁皆归于民,还提出享受俸禄的官员和贵族应该退出商界,不应该与民争利。相对的,对商人阶层要给予了更多的同情和认可。潘承祐之所以反对,主要是在于户部因这些策略而增加的财政收入,被王政拿来大多用于国防军备,平民阶层因此而得到的实惠少之又少,在这些政策之下,国强易得,民富难求。
潘承祐指责盐铁、均输、平准等是与民争利,造成官商勾结,物价沸腾,民间经济萧条,同时,户部主宰商品生产和经营存在重大弊端,其商品要么不适民用,要么质量低劣,各级官吏则强买强卖,最后还使得殷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权贵经济,形成了一个背靠政权,以经营商品为名,通过特权攫取庞大利益,他们的权势大于朝廷重臣。
潘承祐所提出的这几点,在张廷晖看来,都不意外。在张廷晖看来,如果不执行这些策略,打战的开支从哪里出?户部的财政收入从哪里得?一统天下的愿望如何实现?而这三项不正是殷国成就霸业之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吗?
张廷晖引用桑弘羊的思想表明,要让殷国强大何必依赖于农业,要让百姓富足何必用井田制这样的笨办法?又说,致富之道在于谋略,不在于身体的辛劳,利润的获取在于积聚效益,而不在盲目蛮干。他甚至一点也不讳言,户部的专营策略与民争利的本质,他说,实行均输与平准,目的之一就是让商贾从商品买卖中无从得利。
对于张廷晖和潘承祐之间的争辩,王政早有准备,霸业征途在即,张廷晖的做法显然更加利于当前的局势,但王政又不想表现得过于偏袒张廷晖,于是答应潘承祐,今后将拿出更多的税款用于治理殷国五州的农业和教育,让百姓们得到更多的实惠。潘承祐算是识时务的俊杰,尝到甜头后便就此作罢,知难而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