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重生华娱之光 > 第5章 英海院线

第5章 英海院线

“成隆的动作戏太酷了,不愧是好莱坞制作。”

“那个想偷黄金的美国佬肯定会在最后幡然醒悟,我都猜到了。”

“别闹,好好看,票价12快呢。”

一对坐在李慕华身后的小情侣尽情打情骂俏着。

李慕华本是抱着回味经典的心态去看这部《魔都正午》,但相比影院内偶尔爆发的哄笑声、喝彩声。

他的心情越发沉重。

人都说屁股决定脑袋,自重生后李慕华决定走电影之路。

他便会不自觉将自己代入华夏电影人视角,且还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上帝视角,这让李慕华超脱了普通观众看电影仅为“娱乐”的范畴。

且不说这部电影成片质量很高,也不谈制作上绝对碾压华夏电影几条街。

但李慕华就是不喜欢。

通片上下很多镜头都在刻意彰显美国文化的过度自信和对华夏文化的刻意贬低。

比如当清朝大辫子、美国西部牛仔和现代化城市出现在同一镜头下时,比如成隆经常性的下跪动作和讨好语言。

——这是一部过度讨好美国观众,过度刻画落后华夏人形象的好莱坞娱乐片。

失去观影乐趣的李慕华最终得出这么一结论。

电影院外,飘落的毛毛细雨有变大趋势。

李慕华一路沉默着,陆青竹则兴致勃勃地说着电影多么多么好看。

米线店中,两人选择了靠窗位置,李慕华喜欢下雨的感觉,清爽的冷空气更利于思考。

“你觉得华夏电影能超过好莱坞电影吗?”李慕华悠悠问道。

“现在不行,将来一定可以的。”陆青竹一脸认真。

李慕华喜欢这个答案,“那以后我们不看美国电影,看华夏电影行吗?”

“可是没什么好看的啊,也就香港电影还不错,我们不是经常租着看吗。”陆青竹皱了皱眉头道。

事实上,李慕华这代人去电影院的次数屈指可数,不是消费不起,是压根没那个习惯,而要培养起大众的观影习惯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十年后华夏人均年观影次数不过0.4,二十年后才堪堪达到2。

同期的北美则是3和4,韩国排名全球第一人均5次。

至于2000年的华夏?

能到0.1就不错了。

这年代华夏人更习惯用租赁的方式来观看各国电影,火爆神州大地的影碟出租店更是随处可见,顶峰期还得通过排队和限制归还时间争抢片源。

而占比更大的农村同胞们还多了一项福利。

国家流动放映队。

放映队所过之处场场爆满,毫无质感的画面,简单的音响设备却总能引起阵阵惊呼。

吓死人不偿命的《山村老尸》《午夜凶铃》

会教坏少年的《古惑仔》

帅气非凡的《中南海保镖》《黄飞鸿系列》

无厘头搞笑的《赌神系列》

反正没几部是通过电影院观看的。

吃完米线,李慕华便带着陆青竹去新华书店给老师选购礼物。

不差钱的李少爷果断选择了一款价值不菲的英雄牌钢笔,陆青竹则选了一个素雅的皮质笔记本。

看着一笔一划认真在笔记本扉页写祝语的陆青竹,李慕华笑道。

“我们一起送吧,我就写在你后面。”

“嗯。”陆青竹不知想到了什么,脸色绯红。

傍晚时分,全班集合在东正饭庄,并不奢华的餐厅和AA制让每个同学都能承受得起,一片欢声笑语中,谢师宴顺利结束。

回到家,本想去找父母说说话的李慕华却见到了一个让他惊喜的人。

小姑父,杜海。

杜海今年四十有六,标准三七分发型,戴着一副银边眼镜,慈眉善目,西裤、衬衣熨烫得整整齐齐,即使在大夏天风纪扣也未曾解开,而身材略微发福的杜海笑起来同样十分和气。

前世,李慕华最依赖的人除了父母外就是小姑父,杜海。

李父讲究无为而治的顺其自然教育法,李母则在艺术优先的道路上狂奔不止,所以李慕华遇到大小事都会跟杜海讲,很多事也是杜海帮着在处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女神万倍返现,超级软饭系统流放边关当县令,你囤货自立朝廷说我黑心,我走了全村都悔哭了商业风云:爱与谋的抉择何处尽欢颜队友屯积分,我屯队友反派:穿越过去不降智重生1960,从神农架打猎开始刚出大学,富婆小姐姐要包养我名臣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