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霜穿来是农历的九月份,当时正是快要秋收的时候,如今穿过来都已经快三个多月了。
忙忙碌碌的三个月,让整个潘家村都大变样了,各种豆制品的出现让这山里的小山村着实出名了,现在村子里的人已经不经常去外面贩卖了,而是很多商贩都会赶着马车亲自上门来批发,豆腐现在已经没有几家做了,够镇上的酒楼和豆腐乳的量就可以了,现在潘家村的豆制品种类已经增加十多种了,有的是潘霜教他们的,有的则是他们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发明的,以豆制品入菜的菜谱很大限度的都开发了出来。
每天走在村里都能闻到各种好闻的豆味,潘晓东家门口总是排满了很多来进货的商贾,因为他家秘制的香干、五香干是出了名的好吃又耐储藏,商贾将采买的香干,豆腐乳,和豆皮等豆制品拉出去卖到很远的地方,据来村子里的商贾们所说,这豆子做的东西在外面卖的特别好,很多人都喜欢吃,他们在这里只要花一点点的钱就可以买到很多的货物,第一次来村子里进货的时候,被这便宜的物价给吓到了,惊吓后就打着摆子去村里大采购了。一文钱五块的香干和五香干,买它个半两银子,足足有三大桶。十文钱一斤的豆皮。买!只要能长时间储存的,都会买很多运出去。去了外地一转手就能得一大笔来。
潘晓东家这个秘方还是他私下花了十两银子从潘霜手里买的,买到手潘晓东就说了,这个方子是不可以再卖给其他人的,这全村最聪明的人果然是名不虚传。潘霜特别喜欢和他这种人做生意的,出手大方不说还跟会做人。
她家和里正合作的榨油坊也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原本小小的作坊已经满足不了庞大的订单了,两家人一合计就决定迁出去了,他们在潘霜家附近合伙买了一块地,盖起了一个占地六亩的作坊,作坊里还盖了两间超大的仓库,一个是放晒干的生茶籽,另外一个就是放榨好的茶油的。不过榨好的茶油经常一做出来就会被下了订单的人第一时间拉走了,仓库从来没有堆过很多的茶油。
等订单的商贾已经排了很长的队了,他们是专门从很远的地方来进茶油的,下了订单就只在村子等,哪也不去,这个村子里消费水平特别低,每天只要花一个铜板就可以住一晚,一顿普通的农家饭菜只要三个铜板就能吃的很好,要是想吃肉也可以,只要多加点钱就行了,不过这些都是舍得花钱的商贾吃的。
可有些小商贩呢,就不会那么大方了,他们一般就几个人窝在一个房间里,轮流付房费,吃的也简单多了,花一个铜板在主家就能买到五个大大的豆渣馒头,口感有点粗糙但是很管饱。一般主家都会主动送一点炒好的咸菜给他们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