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两天,向青山又到东宫去拜访。
十二三岁的朱佑堂已经懂得礼节,还给向青山赐坐,交谈还是接着上回的话题问,“向爱卿,为啥你能到一处就能搞好一处,而其他人就不行?”
向青山笑称,其他人都是书呆子,一辈子只会读书,把脑子都读傻了,这些人满脑子除了书其他都不会,社会民情,商业规则一点都不懂,怎么能把地方搞好?
现在好多人都是惟上,眼珠子盯着上峰看,上头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反正只要不出错就行,治理的好不好与他们无关。
“做官必须要有脑子,还要有手腕,。知道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那些还要等机会合适才能做,更要有一颗爱民之心。”
太子皱眉问,这不就是不负责任的混日子吗?
“就是!”向青山:“这还算是好的,至少没收刮百姓,不然朝廷就等于派了个灾星到地方。”
话题还没深入下去,有太监来找向青山,说皇帝急招。
这是大事,向青山立马告辞。
路上他还问通报的小太监,皇帝到底有啥事这么急召见?
“大同宣府有警!”小太监悄悄的说。
两处有警讯,向青山就明白,这是关外的蒙古鞑子又要入关抢劫了。
乾清宫,等向青山进入大殿看到,文官有六部尚书侍郎,武将有张懋徐永宁费淮等全都到了,他们一个个神情严肃的等着皇帝到来。
向青山官职最小,又来的最晚,他还是排在最后一个。
很快,一脸严肃的成华帝从屏风后边转出来,坐上了龙椅。开口就问:“大同宣府两处报警,各有大批蒙古鞑子进攻,诸位爱卿有何两侧?”
兵部尚书项忠首先出列,他说:“大同宣府两处,乃京城屏障,这两处传来警讯,必须要派兵增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土木堡之变的受试者,就是现在成华帝的亲爹英宗皇帝,大家对蒙古人自是非常痛恨,兵部尚书项忠提议要增兵,大家都非常赞同。
不过对于增兵多少,六部尚书们还有个争论。
兵部自然希望援军越多越好,他们的意见是出十万援军,但户部不同意,因为援军多了户部财政承受不起,只愿意承担五万援军的费用。
两家还为这件事争吵不休,闹得脸红脖子粗。
最后皇帝拍板,取了个折中的八万,分别有汪直和马文生带领,一个去大同一个去宣府,“必须要把蒙古鞑子的妄想给击的粉碎!”
大佬们达成共识,散会后立刻飞快的调动兵马,调运粮草,整个京城的气氛都开始变得紧张起来。
晚上,向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向二柱还问大儿子,情况如何,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子,要不要转移?
向岳很不屑的说那里就到了要逃命的地步,事情还早着呢。
一家人又看向向青山,他说:“一切照旧,朝廷已经派出八万援军,事情马上就会变好的!”
“真要有事,我头一个去和鞑子搏命!”向钟愤愤然说道。
“没你的事!”向青山严厉的呵斥了向钟:“你现在首要任务就是生孩子,给我们老向家添子添孙,其他无需你操心!”
这句话羞的向钟的新媳妇脸通红,她都快把头埋在胸口了。
向家四位老人翻到是竭力赞同向青山的主张,都让向钟再努力下,为老向家多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