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据某所知,陛下今年好像还不满十二岁吧?怎会……?”
“陛下虽然年幼,然招降西凉军,长安之战,武威之战,包括此次誓不向诸侯妥协,亲征武关皆为陛下一人独断。而其他人,只不过是在旁出谋划策而已。”
此次回答单福的却是皇甫嵩。
说实话,如果是其他人这样说,单福绝对会嗤之以鼻。一个十二岁的少年,怎会有如此智谋与魄力?可这却是出自皇甫嵩之口,由不得单福不信,因为皇甫嵩没有理由骗自己。
“看来某的游历要结束了。”
“嗯?”
此话一出,三人大惑不解。不过单福却不意多做解释。而是直奔主题,说到征兵之事上。
“某之前所说征兵之法,其实非常简单,只不过三位大人当局者迷而已。”
“哦?此话何解?”
“三位大人可知,如今关内新增数十万流民,并且大部分都是青壮,但却从军之人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何?”
这不是废话吗?三人都不说话,内心却是无力吐槽。
“原因无他,只因为朝廷的政策太好了。”
单福话一说,皇甫嵩,董承二人都陷入沉思,但杨奉却是不明就里。
“什么!??朝廷政策好,百姓不更应该对朝廷感恩戴德吗?朝廷有难,他们不更应该争先从军吗?……”
杨奉一张嘴就跟连珠炮一样,还欲再问,却被单福制止。
“杨将军所说也不是并无道理,然却是忽略了最为关键一点。”
“不知某忽略了哪一点?”杨奉还是有些不服气。
“人心。”
“人心?”
这一次不但杨奉疑惑,皇甫嵩,董承二人也是面面相觑。
“对,正是人心。”
单福却是无比肯定,语气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