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五年四月二十一,刘平安一行随着郝家队伍,抵达了长安城外的新丰镇。
新丰镇南依骊山,北临渭水,系汉高祖刘邦所建。
这个镇子的来历也有典故,据说当年高祖称帝后尊称父亲为太上皇,将其父接进长乐宫,但平民出身的太上皇不习惯宫廷生活,人老怀旧,怀念当初乡里嬉戏的日子。
高祖知道后,索性将老家丰邑的镇子照搬了过来,在长安城附近为太上皇专门造了城镇,正是这新丰镇。
过了新丰镇后,快马奔驰大半日便可以抵达长安。
新丰镇的一间客店当中。
大多数护卫们停在镇子外,只有刘平安和郝半歌带了小部分人到客店吃饭,吃完后便会打包些食物带给其他人。
他们两人护卫加起来足有近百人,如果全都放进镇子里,着实太招摇了。
越临近长安,越畏惧权势,就越想低调。
........
客店里熙熙攘攘的,食客极多,小二哥来回忙碌,满头大汗,显然是累的不轻。
因为临近长安的关系,有许多商贩在此落脚休憩,大多数从关东来的商旅都会经过新丰,所以这个镇子十分繁华也就可以理解了。
刘平安和郝半歌几人总共占了两张桌子,其中刘平安和她独处一桌。
另外一桌则是袁月心、秦厚、杨都头还有郝半歌身旁三个亲信之人。
刘平安轻抿着水,时不时抬头望着郝半歌,说些话题逗弄她。
而郝半歌却出乎意料的没有任何不耐烦,虽然兴致不大,却终究没有落了刘平安的面子,没有让他尴尬的自言自语。
刘平安忽然笑了,自顾自说道:“那日初见郝姑娘时候,还真没想到居然会这般投缘。”
“......”
郝半歌淡然道:“半歌也没想到刘兄脸皮这般厚哩。”
“有吗?”
“月心也是女子吧?”
刘平安愣了愣,由衷感慨道:“郝姑娘果然慧眼。”
郝半歌冷冷道:“让美貌女子扮作书童,刘兄果然雅致。”
“我若说她是自愿的,你信不信?”刘平安道。
郝半歌不屑的撇了撇嘴,没再说什么。
凭她的眼力能看出书童打扮的袁月心应当是极美女子,更不要说当日王崇基就曾经表达过对这女子的觊觎了。
但毕竟那天她是目睹了全程的,自然也瞧见了袁月心不愿离开刘平安的坚决态度。
对宰相公子嗤之以鼻,却对刘平安恋恋不舍,郝半歌忽然有些疑惑,到底这刘平安是什么样的男子,才会让这位月心姑娘如此眷恋呢?
刘平安轻笑。
和郝半歌的三年之约已经定下了,临近长安,他也应该将重心放在立业上了。
大丈夫有了权势地位,才有追逐爱情的底气。
摇了摇头,刘平安将目光转向客店门口,却忽然发现了一个眼熟之人。
这眼熟之人此时正在和小二哥攀谈,但他穿着破旧,小二哥明显懒得搭理,糊弄了两句之后就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就连桌子都没给他安排。
郝半歌忽然抬头,顺着刘平安眼睛方向望去,恰好也看到了这一幕。
“世间人大多重利,瞧不起穷苦人是常有的事。”郝半歌随口道。
刘平安点了点头,心情微微怅然,这被小二哥无视的男子,就是当日在并州城,请袁道长看相的那名布衣男子。
当时刘平安见他豪气,还请他看了一卦呢,这男子当日允诺日后必将卦金万倍还之,现在看来,他的处境依然穷困。
刘平安道:“郝姑娘,这男子是我的朋友,你介意我邀他同桌吗?”
郝半歌黛眉一皱,诧异刘平安交友广泛,身为国公侄子居然还和这般人有交情,但还是点头道:“刘兄请便。”
刘平安看着男子呆愣站着,脸上表情变幻,想来应该是尴尬不已,正要开口邀请他,却见男子忽然迈步,自己找到了一张无人桌子坐下。
“小二,上酒!一斗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