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所谓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罢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件事。”
“那就是人对抗自然的能力不足,不足以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所有人。所以,多得者必然要压迫少得甚至是不得者。”
“而这百家的出世,其实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但都没有从根源去解决问题。”
“比如说儒家将入世,说人要将道德,重礼法,什么是儒家的道德?那就是温良恭俭让。其实在我看来这就是屁话。”
“如今这天下,人吃都吃不饱,拿什么温良恭俭让?拿什么重礼法?礼法要是能吃饱谁还打仗抢土地,抢钱粮?”
“说到底就是一个字,穷。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但是这些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有一个根本,那就是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人人吃饱,穿暖,家家有余粮。”
“那么起码这个时候,人们从心里就希望安定宁静的生活,没人在愿意打仗了。”
“可如果咱们不去研究自然之道,运用自然之道,这个让人人都吃饱穿暖,人人都富裕的事情就永远不可能实现。”
“指望咱们道家清静无为,出世而宁静淡泊,冷淡世情能行吗?很明显不行,饿了肚子就要吃饭,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任你如何淡泊都不行。”
“那么指望儒家出世教化众生,你们不要争,不要抢,不要打架,要讲道德懂礼貌,要有尊卑,这样就行了?”
“这更不行,这等于说,在原本就不公平的基础上,还加入了扼杀人性。什么是礼法尊卑?那不就是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吗?”
“那么前辈你再想想,如果这样下去,道家会发展成什么?儒家又会发展成什么?”
“小友,你是说这儒家,道家百年,千年之后的会是什么样子?难道。。。。。”
“前辈,也许要不了千年,这儒家你看到了,在魏国得势一时而已,这样子你敢看吗?那么以后他们是什么样子咱们根本不用想。”
“如果以后出了以为能够统一六国的君主,这世上必然会出现一个很强大的国家,而儒家必然会改变自己,适应这个情况。”
“那么最后他们必然会成为君王的左膀右臂,不管这个君王是明君还是暴君,昏君,可以想象,他们必定会不分善恶,全力配合。”
“最终他们会沦为统治阶层走狗,帮凶。而孔子前辈的曾经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但我可以负责的说,孔子前辈的儒学,他的目标,在以后的儒家手里根本不可能实现,这些人为了权势,为了利益,会将儒学改的面目全非。”
“他们会将孔子前辈的儒学改的让君王满意,让帝王满意,让天子满意,作为自己的晋身之术,仕途的敲门砖。”
“唯独这天下百姓难以满意,但是他们知道,只要让帝王满意,他们就能封侯拜相,那百姓满意不满意算个屁。”
“如果孔子前辈要变,他早就变了,如果他想改,那还抡的到这些晚辈后学?孔子前辈一声追求的就是他的理想,他怎么可能放弃?”
“孔子前辈众生不改其志,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大同。但他的这些继承者,没有人能完成孔子前辈的志向。”
“一直到有一天,人们意识到了问题,最终抛弃帝王,抛弃了儒家,建立了一个人人平等的富强国家。”
“但儒家这些人为帝王改变而压榨人民会成为事实。这会让儒家背上耻辱的烙印,万事的骂名,甚至连孔子前辈也会受到牵连。”
“这就是儒家说的入世,入世必须借助帝王君主的力量,那么为了入世,儒家的改变是可以预见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小友,这。。。。。。难道这些人真的敢如此作为?”
“前辈,最近我和河西儒家的的事情你可能知道,那么我问您一句,这子夏之儒和孔子前辈的一样吗?”
“这河西书院几个夫子的所作所为,符合儒学的精神吗?”
“我可以负责的说,这只是开始,以后会有更加令人恶心的事情出现。”
“小友,那我道家以后会如何?”
“哎。。。。。前辈,儒家讲入世,道家讲出世,那么出世为什么?那自然是为了探索大道。”
“但是前辈,如今可以说,道家探索大道的人都陆陆续续的分离出了道家,他们或者成了法家,医家,兵家,或者成了数术,占星术,等等把。”
“所谓百家千说源与道家,这话不假。但问题是,有用的人都走了,道家探索的大道谁来完成?”
“如果道家一直在探索大道,但是一直也探索不到大道为何物。那最后怎么办?都是一些修炼的,寻求长生的留下了。”
“那么最后道家的路也可以预见,那就是道家变成了道教,或者干脆叫做长生教,可问题是,修炼可以长寿,但未必真能长生。”
“可问题是,如果一百年,两百年之后,这诸国统一了,出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出现了一位帝王。”
“那么他如果想长生不老怎么办?他会来找道家,寻求长生之法,前辈想想,他如果寻得长生之法,这道家不必说了,自然万世荣光。”
“可一旦他不能得到长生之法,他会怎么样?道家会怎么样?其实这就不用想,顷刻之间,便是大难临头。”
“当然,大祸临头之后,总有人活下来,也许道家会继续存活并发展下去,也许一次的长生不得不代表什么。”
“问题是,前辈知道,咱们前边是夏商两朝,这后边如果出现统一的国家,那自然会有王朝更替,权利更迭。”
“如果每一次王朝更替,都有那么一位帝王寻求长生不老,那么道家怎么办?道家难道就要在这一次一次的毁灭中不断重生吗?”
“也就是说,道家除非真的找到了这长生之法,不管是修炼,还是炼丹,总之你必须真的找到办法。如果一直找不到办法。”
“那么道家势必就要在这一次次的毁灭和重生之间循环,这是个无解之题。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只能隐世。可一旦隐世不出,最终的结果只有两样。”
“一是完全隐于山林,那么最终只能渐渐消亡。二是隐于民间,依靠民间的香火供奉而村,但这样的道家是那个追求大道的道家吗?”
“我可以肯定它不是,这根本不是道家的前辈们希望看到的,也不是他们想寻求的大道。”
“道家寻求的道到底是什么,晚辈不敢妄言,但我想,单纯从老子前辈的道看,道是一切真理的至高集合。”
“就是一切逻辑和超逻辑,主观和客观,矛与盾,能认知和不能认知的,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一切,凡存在且正确的,都逃不过这个道。”
“老子前辈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尤其是这个道法自然,这里很多人认为,道就是自然,入自然而怡然。自然而然,自如其然”
“显然,他们忽略了很多东西,这个原话应该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整体看,我想,这是老子前辈在描写宇宙,描述一个宏大而令人敬畏的场景,他描写的宇宙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寂静而无声也看不见他的边际可以用浩瀚无垠来形容,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老子前辈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天地间有这四大,而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在这四大之中。”
“那么可以说,人是从于地之法,地是从于天之法,天是从于道之法,而道所遵从的法自己原本的样子。”
“那么咱们这里想象一下,一篇如此宏大描述的文章,最后要说的仅仅是什么入自然而怡然。自然而然,自如其然?这简直太可笑了。”
“我认为,老子前辈是在告诉咱们,他所理解的大道,就是宇宙的本源,万物的基础,一切事物运行的规律。”
“所以,这世间一切这基于宇宙本源,万物的基础的真理,就是大道,大道存在与自然,但是大道无言,所以需要咱们去观察,理解,去研究。”
“这就是我理解的老子前辈,不知前辈觉得如何?”
“小友,小友,果然如此,应该如此,一定如此啊,小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