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阳第一次感觉平衡是在暗河之中,体内灵气抵抗水的压力。
第二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是在青子蛟腹内,抵抗青子蛟的挤压之力。
第三次就是前些天,运用平衡原理,不仅冲开了会,还解开了逸俊清和俏冰花的双修生死劫。只不过自己修为太浅,身受重伤。
只有自己的身体与外界达到平衡,身体才不会受到伤害,也只有平衡,才能奠定新的基础,挑战极限,达到新的平衡。
而体内也就成了一个平衡体,失去平衡不是爆棚而亡,就是干瘪而死。
这个看似肤浅的道理,却蕴含着高深的哲学。
儒教运用平衡,小至掌控人际关系,大到纵横国与国的外交,可谓翻手浮云覆手为雨。可惜没有运用到修炼上。
因果意为万物有序循环,大千世界便可平衡。既有西方极乐世界,也有九幽苦悲地狱。万物或升或下是果,皆是此前种下的因。这种因果就是平衡在佛教的体现。
而道家追求无为而为,顺其自然则更加直白地告诉世人,这就是平衡!若无平衡,天地必倾,还谈什么天人合一,所以从莫种意义上讲:平衡才是大道!
虽然人人都知道平衡,但运用到修炼中,还是极少极少,准确地说运用到更高深的心法中,极少极少。
回想此前,又经过一番思考,此刻的李伯阳才真正顿悟了“平衡”。
情不自禁地嘟囔道:“那就来一场灵气的平衡吧。若能淬炼成真气,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一念至此,李伯阳睁开眼睛,站起身来,平和了一下心情,默运倒行逆施心诀。
体内灵气立马汹涌澎湃,向四周扩散。
缓步向前走,外部灵气越发浓厚,挤压身体,似是在寻找突破口,钻进李伯阳的体内。
而李伯阳体内的灵气则是奋勇向前,阻挡外部灵气的入侵。
两种灵气在身体表皮边缘短兵相接,李伯阳的体外瞬间出现五彩之气,缭绕不停。
如此情况一直持续,大约又走了十里左右。
李伯阳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如同当初在深水之下一般,挤压的李伯阳喘不过来气。
雄鹰再次出现,张翅舞爪,凶猛地向李伯阳扑来。
李伯阳一边默运倒行逆施心诀,一边出拳全力击向扑来的雄鹰。
但是这只雄鹰比之先前那只要厉害的多,李伯阳的双拳不仅没有击碎雄鹰的鹰爪,也没有伤到鹰喙半分。
李伯阳大惊失色。
就在雄鹰堪堪抓住自己身体之时,急忙施展自创的叠浪幻步,向后退了数十步,雄鹰才缓缓变淡,渐渐消失。
李伯阳心有馀悸,这要是被雄鹰抓住了,自己如同小鸡仔一样,毫无反抗之力,自己身体随着灵气的涌入必会爆炸。
当下又退后数十步,才缓解了压力。
暗忖:如此看来平衡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才算上是平衡。否则还是一面倒。那么要想个法子打破这个范围,新的平衡也就产生了。
李伯阳再次想到了真气!
灵气的密度异常大,自己没有灵力,只有真气能与之抗衡了。
何不尝试淬炼灵气形成真气!
只有丹田才能化气凝元,形成真气。自己丹田无用,这岂不是给自己再造丹田提供一个绝佳的机会。
想起刚才的思考,认为可以试一试。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李伯阳深吸一口气,平静心情。回忆自己为再造丹田创造的一套理论。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这句话是道家经典,在典籍中经常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