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无非人才、钱粮、军队、地盘几个方面。朱桓首先向“人”字看去,大明对诸藩王的限制之中,首先就是严禁结交地方官员,更不允许招揽人才,在这种氛围之下,就算自己冒着被囚禁在凤阳高墙之内的风险去招揽人才,恐怕也不会有人来投靠。朱桓摇摇头,拿起毛笔将“人”字划去。
接着是“兵”,这一点朝廷对藩王的限制更加严格,藩王绝对不允许插手军务,就连初期朝廷赐给的几千护卫,以后也陆续给撤掉了。想想唐王朱聿键的下场就知道了,朱聿键封地在南阳,是明末仅有的几个尚保留护卫的藩王之一,还有一个是靖江王。但也仅仅只有一千二百名护卫,这一千二百名护卫中仅有一半在南阳,另一半被朝廷调到开封去了,朱聿键曾经上疏请求调回那六百名护卫,但崇祯不同意,所以朱聿键私下里自己出钱招募了上千名士兵,天天在南阳城外训练,清兵南下之时朱聿键上疏想率兵进京勤王,崇祯还是不许,于是朱聿键选择抗旨进京,结果刚离开没多远就被大臣弹劾,崇祯大怒,剥夺朱聿键亲王身份,将其关押在凤阳高墙内。
如此一来,私自募兵这一条路就被堵死了,朱桓摇摇头,拿起笔要将纸上的“兵”字划去,笔尖刚刚触到纸上,忽然停了下来,他蓦然想到徐铎今日已经去兵部报到去了,遵照崇祯的旨意他将会去孙传庭的秦军任职,这支由孙传庭亲自训练的军队是明末最有战斗力的官军之一。朱桓想到这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随即挥笔将“兵”字划去。
朱桓继续看向纸上的“粮”字,湖广自从南宋以来,经过几百年的开发已经成为产粮重地,已经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明末甚至出现江浙等地粮价上涨,从湖广运粮到东南的事情发生。可见湖广作为主要产粮区的重要之处。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颇为棘手,那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王朝成立之处,太祖分封天下,目的是为朝廷戍边,因此在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四川、湖广等地都建有藩府,其中很多地方都是一地多藩,湖广便是如此。“湖广,东南大藩,襟带湖湘,控引蛮越,交广黔蜀之会,人民富庶,商贾幅聚。”如此重地,当置亲王。
纵观明史,湖广是明代分封建藩最多的布政使。从洪武三年朱元璋第五子朱桢受封楚王开始,到天启七年,明神宗第七子桂王朱常瀛就藩衡州府,湖广历史上总共有十九位亲王就藩,这些亲王的子孙陆陆续续受封之后,人数更是众多,虽然陆续有藩王因各种原因被撤藩,但到崇祯时期,湖广尚有七位藩王。
随着时间推移,藩王的权力被缩减,无所事事之后,只能从经济上弥补,开始大肆吞并田地,更有甚者河南等地的藩王因河南无力支付俸禄,只能从湖广等地收取,因此湖广的农民负担尤其重。
“恐怕到时候,少不了要与这些宗室们打交道喽!既然没有地,只能从粮食产量上着手了,此时番薯、土豆、玉米应该已经传进来了。”朱桓自言自语的说道,拿起笔在“粮”字下面画了一条横线。
如此一来只能从“钱”字上面着手了,虽然朝廷对藩王有诸多限制,但是在商业上面却限制很小,藩王既然不能从政、插手军务,那就只能从商业上满足自己的野心,来养活一大家子人。张献忠、李自成这些起义军从襄王、福王、楚王府中搜刮出了数不清的钱粮,这些钱粮都是这些藩王上百年积累下来的,许多都是通过经商才获取了这么多的财富。朱桓就记得楚王在湖广就有几千间商铺。
作为一个从后世来的人,就算没有经过商,也明白一些经商的理念,当然不会学楚王一般开无数的商铺,这样除了能积累财富之外一点用处都没有。
想到这,朱桓挥手在纸上仅剩的“钱”字后面勾了一个勾。
望着这个“钱”字,朱桓又抽出一张纸,随手又写下几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