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逍遥投机商 > 第二十四章 岭南水果

第二十四章 岭南水果

楼酋长一愣,这么简单的问题,以这小子的练达和世俗,竟完全不知道市面流通的果品么?他仰天打了个哈哈,说:“不是我自夸,三吴虽然富裕,瓜果之丰还属广州,岭南这一带,这四样瓜果合称南国四大果品,所谓橘过淮水则为枳,三吴所长出来的瓜果,远不如岭南。”

石咏暗自点头,这倒是不错,沿海天气的影响,确实在瓜果方面远胜三吴,类似三吴地区耕田一年两熟而已,但儋耳郡(即海南)却可以一年三熟。他前世的时候是广东潮汕人,追溯祖源,与俚人倒有不小的血缘关系。可这时他又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皱眉道:“楼酋长,广州与会稽相距甚远,瓜果又最忌放的时间太长,轻则鲜味难存,重则受潮发霉,恐怕遇至半路,便血本无归了。”

楼酋长摇头失笑道:“这个尽管放心,若走陆路,近一个月的时间,费时费力,可以改乘水路嘛,只要乘舟溯流而上,瓜果密封在一口箱子,沉浸在水里,途中换几次水,尽量保持阴凉,运回三吴不会腐烂,新鲜程度是差了点,但以三吴瓜果之贫瘠,你还怕卖不出去么?”

石咏听后释然,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谁都懂,要是换上大量的瓜果回去贩卖,足以赚得盆满钵满。

西东两晋是士族力量发展至最鼎盛的时刻,中央政府难以辐射地方官府,常平仓及平准法自西汉以来的善政良法难以施行,晋武帝司马炎虽也设常平仓,在农业丰年以低价收购,待民间粮食歉收、物价上涨时抛出,用以平抑价格。可自西晋建立以来,士族力量达到了一个顶峰,常平仓在全国范围内形同虚设,至东晋皇权力量更是大幅度缩水,官僚经商之风盛行,民间百姓也是“穑子去而从商,商子事逸,末业流而浸广……天下荡荡,成以弃本为事”的崇商景象。

“酋长以为,一百多件铜鼓,可换多少瓜果?”

石咏试探地笑道,这是他惯用的伎俩,通常不知底细下,总会以言语试探,这般问法,对方为谋求利益最大化和交易成功的二者之间,会取舍出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到时自己便可再讨价还价一番。

楼酋长道:“如果成色跟你带来的这面铜鼓一样的话,四样果品皆可换四万斤。”

每样四万斤,即十六万斤。

石咏没有想到能卖出这个价格,倒也是意外之喜,俚人宝贵铜鼓的传闻果然不假,铜鼓是身份的象征,用以聚会、战争甚至是有身份的酋长、渠帅的陪葬品等等,以俚人的低生产力,开出这个价格已是极为难得。他呵呵一笑道:“楼酋长理应深知铸铜之不易,光是铸铜原料便已需要大量的铜钱,成本极高,加之铸铜耗工累年,这么低的价格,有点不妥吧?”

楼酋长眉头大皱:“你这可是销赃,铜鼓并非你动用财力物力所铸,无本万利,见好就收吧?”

“久闻俚人族的牧畜发达,驯养了大量的滇马,在下仰慕已久,想要个三百头。”石咏狮子大开口地说。

楼酋长眼中射出两道寒光,如择人而噬的野兽一般。

石咏心下微惊,但神色仍然保持镇定,笑容有些僵硬,可随机想到楼酋长决不会杀了自己,不过是靠着“主场优势”唬人罢了,当下立即打起十二分精神,毫不退让地注视着他。

“好吧。”

楼酋长一下子便泄气了,对这软硬不吃的小子无可奈何,摇头一笑:“三百头滇马权当是送给你的,另外本人还会安排族里最好的牧畜人为你送过去。”旋即又道:“你是我见过的年轻人当中,最为杰出的,俚人族里没有这般胆略超群的孩子。嘿――虽然咱们或许没有下次交易的机会,但我认定了你这个朋友,若是有空闲,欢迎你随时光临。”

“谢谢酋长。”石咏大喜,对他也增添几分好感。楼酋长不似一般的俚人渠帅,只知打打杀杀,毕竟是夷化的汉人,对汉文化很是推崇,欣赏石咏这样精明的商人,俚人部落既落后又野蛮,还真找不到这样的人物。

两人把酒言欢,四名娇俏的俚人姑娘轮番劝酒,石咏只喝得晕头转向,往地上一躺,迷迷糊糊的便睡着了。半醒半睡之间,似乎瞧见几个女郎贴了上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娶妻靠抽签:老婆是在逃女帝被遗忘的角落:太平天国往事一步一音封州王梦回盛乾之帝王征程无敌万岁爷千秋岁,我在古代搞基建紫鸾记重生刘协,假死后,曹操天塌了水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