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王翊在浊水这边训练军队、准备辎重的时候,刘备在临淄也没闲着。
中午时分,刘备坐在军帐里,催问田楷承诺提供的物资的交割情况。
从事简雍在侧,回答道:“田刺史回复说,最近兵源不足,很多工匠被充入军队,所以兵器和铠甲的生产受到影响,他已经安排一些士兵复员,请使君再等一段时间。”
刘备其实是个易怒的人,但他心中发怒,面上却不露声色,道:“以宪和之见,田刺史所言,几分真假?”
简雍笑道:“使君何必问我?田刺史的话,岂是能相信的?”
此前田楷答应为刘备提供一批粮食和兵器、甲仗,答应的时候十分爽快,但真正交割的时候可就不那么爽利了。刘备屡次派人交涉,田楷都以各种理由搪塞,粮食还好,每次谈到兵器和铠甲,就推脱说工匠缺少,时间不足,自己的军队被甲也少,没有能力为刘备提供兵器之类的。
刘备可不是好糊弄的人,他知道临淄乃是产铁之地,自前汉一来就一直有大规模的官营铁冶产业,并不缺铁,乱世之中,铁作为最重要的战略物资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着这个缘故,临淄的铁官不但没有被撤销,反而还得到了扩大。
“我们军中工匠几何?”刘备捏着眉心问道。
主簿张端起身答道:“虽然金工、木工、漆工、丝工皆有,然总共不过十五六人,恐不济事。”刘备军中的工匠,不过是负责损坏的兵器和甲胄的修理,并不负责生产,加上刘备也养不起太多人,自然数量不多。
刘备的意思很明显,既然田楷因为武器和铠甲不足,不愿意供给刘备,那生铁、木材总是不缺的吧?只要有了这些材料,自己费些力气,自己打造兵器铠甲就可以了。但张端的回答,却让刘备的想法难以实现。
主要原因还是青州太残破了,人民大量逃亡,工匠更是流散殆尽,若在正常的时候,占据了临淄这个核心地带,哪里会缺少几个工匠?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现在的情况了。
刘备和众人在帐中议论了片刻,小吏进来报告说有王翊的奏书前来。刘备把送信的人叫进来,慰劳一番,赏赐了肉食,让他在别帐等候回复。这个信使来了多次,刘备对他印象还不错。
看完王翊的回信,刘备大喜,道:“王子弼真乃能吏也!非但募兵神速,更设屯卫之法,寓兵于民,所为可定长远大计。”
众人接过书信传看,刘备又道:“子弼在流民之中招募了两百多名各色工匠,这下却是解了我等燃眉之急。宪和,你辛苦些,再走一趟,持我手书去见田刺史,就说如果不能按我手书中的数目提供物资的话,那我便无力发兵。”
简雍答应下来。
刘备道:“我这便回书子弼,让他把工匠送到临淄来,这样我们便可以自行制造武器和铠甲,不必依赖田刺史供应。”
众人皆称善。
刘备又道:“子弼在信中说,新募之兵缺乏训练,需要有一位军司马前去统帅,各位谁愿意前往?”
几位主要的武官互相望了几眼,关羽站起身来,道:“末将愿去统帅这支新兵,为使君效力。”关羽与刘备名为主从,实则有兄弟之情,但在议事的时候,关羽还是按照官场的称呼来,帮助刘备在属下面前树立威严。
有关羽主动请缨,刘备自然十分放心,立刻就写下手令,用了印鉴,让关羽去统领那支一千五百人的军队。关羽、张飞都是别部司马的官职,统帅千人规模的军队恰好合适。
议完此事,刘备接着道:“子弼身为典农都尉,部下也不能没有一兵一卒,故而我决定,浊水那边的二百名士兵就划入子弼的部下,再授予他统率那八百屯卫之权。诸君有无异议?”
有些小吏虽然对王翊有些嫉妒,但却没人反对刘备的决定,于是这项决议得到通过。
接下来又商议了几项军务,至于民事,刘备离开平原之后,就没有百姓可以直接管理了。
刘备挥笔写下给田楷的书信,交给简雍送去;又就讨论的结果写回信给王翊,让他把招募的工匠送到临淄来,至于出发前往徐州的时间,则再次被延迟。
坐至傍晚,刘备方使人传膳,赵云忽然进帐来,身后跟着一个百姓模样的人。刘备看见,起身道:“子龙何来?”
赵云面有悲色,下拜道:“不敢瞒使君,云此来,乃是向使君辞行返乡。”
刘备大惊,连声问缘故。
赵云虽然本是公孙瓒部属,然而借调到刘备部下,为刘备率领骑兵,已经快两年了。这两年之间,刘备与赵云相处极为相得,堪称刎颈之交,刘备几乎已经忘记他是公孙瓒的部下,赵云也早已把自己当做是刘备的部将。
所以赵云突然向刘备辞行,刘备会感到震惊,就好像是自己房屋的支柱崩了一样。
赵云泣拜道:“方才云得乡人报书,说云兄长病逝,已有数日。云自思使君之德虽重,然自云父母见背,皆赖兄长养育,此恩不可不报。且容云奔丧之后,或者再得效力于使君麾下。”
刘备听说了前后,心中明彻,叹息道:“孝悌,人之本也。子龙遭逢此变,备岂能不许?子龙可速回乡,无以备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