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季汉风云录 > 第十章 王翊与诸葛亮问对

第十章 王翊与诸葛亮问对

王翊想了想,道:“刘使君曾求学于故尚书卢子干,与孔文举交厚,有救济时难的名声,这次徐州被难,诸侯皆上观,使君数千步骑,慨然赴义。我想应该足够了吧?”

诸葛亮称善,道:“如此,可以开始讨论大事了。”

王翊大喜,道:“郎君请讲。”

诸葛亮道:“当今天下之乱,根源实在于建武之时。百余年来,高门世族田连阡陌,富比王侯,不事生产,而穷治经典,挟以为私,然后凭此把握舆论,干涉朝纲,人莫能置喙。既如此,世胄子弟常蹑高位,英俊之士久沉下僚,然后高门妄行不法,损公肥私,并吞齐民,国家日削。加以桓灵不道,不能肃清朝野,因此黔首揭竿而起,豪强割据一方,大者连州郡,小者据县亭,王命不能行,州府不能制。面对如此局面,刘使君如何补天呢?”

王翊默然不语,诸葛亮的这番话,剖析时局,入木三分,由世族到士族,这个阶级方兴未艾,生机勃勃,虽然这个阶级以后会飞快腐朽,但眼下,还没到那个时候呢。

诸葛亮又道:“面对如此时局,谁能救之?刘使君如果能效仿光武的足迹,虎踞江淮,励精图治,选贤用能,尊天子以讨不臣,那么复兴汉室仍有机会。但即便如此,也不过再为大汉延祚二百载,久之亦必为乱。如之奈何?”

王翊亦叹:“如之奈何?”历史的兴亡周期律,如何才能跳出?结论就是,封建王朝没有一个能够跳出这个规律的限制。

不过王翊转念一想,纵使不能万世不绝,能够为天下造二百年太平,也已经很好了。

讨论起如此长远的话题,众人莫不心情沉重。

诸葛亮又道:“能够削平四方,澄清海内,奠定数世之基的人物,可谓超世之杰。然而即便是英雄如高祖、世祖,也只能克定二百年江山。再长远之事,谁能预料?世间有超世之杰,而无迈时之才啊!”

一个政权,只有自下而上地建立起一个可以自行修正、自行清洁、自行改革的机制,才能做到始终适应时代,但这样的机制,到底长什么样子,王翊也没有真正见过——实际上,虽然见过,但到底是不是真的有效,谁知道呢?

听了诸葛亮的感叹,王翊也不由得感慨不已。他虽然有超越时代的目光,但如何建立一个完美的政治体制,也没有足够的认识。何况即便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这一千八百年前的土壤,就真的适合这样的制度吗?

王翊不知道。

慨叹良久,王翊对诸葛亮道:“往日翊自视甚高,直到今日,方真正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今往后,郎君您便是在下的一论之师了。”

诸葛亮谦虚应道:“不敢当,不过互相印证而已!”

王翊笑了笑,转而对诸葛玄道:“扬州地广,不知子贡先生想要到何处避难?以后翊得便,还要时时请教。”

诸葛玄道:“我与淮南袁术有旧,欲往投之。”

王翊道:“先生想要到扬州避乱,说来不算坏事。不过袁公路占据二郡,却不能安抚百姓,申明法纪,节度州郡,而是重敛于民,以至于民力虚耗,百姓疲敝。他又劫持朝廷公卿,僭用朝廷的符节,有篡逆的征兆。目下他虽然势力还算强盛,但终究不能保身长久。以翊浅见,为长远计,先生不应该投奔袁术。”

诸葛亮点头道:“我与子弼先生所见略同。”

诸葛玄道:“那以子弼之见,何处可以为家呢?”

王翊略一思忖,道:“荆州刘表,兵多粮足,文治鼎盛,百姓不多劳,士女感其德。目下表据守荆襄,有跨蹈汉南之气象。又南方散落,北方相争,十年之内,无人可以图之。子贡先生若不嫌路远,可以前往依附。”

诸葛玄颔首道:“子弼所言有理,容我三思。”

王翊于是不复多言,只道:“日后先生南下,若是路过徐州,万望能与先生一晤,还望先生拨冗前来。”

诸葛玄答应下来。

见天色已晚,王翊告辞,诸葛玄留王翊用晚食,王翊只说军情紧急,不敢多留,告辞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小小领主不好惹!惹急眼了争天下弘宋,重生赵车神叶尘:重生在赘婿逆袭之路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全家殉国变痴傻,清醒后我权倾朝野!拥兵百万,世子自立为帝东方船说南明:炮火开局,我要反清复明通古今:带国家队下场营救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