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五更造饭,六更出营,各部整肃人马,按照兵种列成行伍,等待军令。
陶谦再次召集了一次短暂的军议,无非就是重申之前的承诺,希望诸军协调一致,共同进退。对此,刘备没什么好说的,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期待从这次战争中获得好处。
回到军营,刘备见各部都已整队完成,便当先纵马出营。刘备和田楷的军队都在一个营寨当中。按照计划,刘备的步骑一共五千五百人全部出动,营寨由田楷留下的一千名步兵和三千多名陶谦临时征发的辅兵守卫。
刘备兵力既少,麾下可用之人也不多,因此每次出兵,他都亲自率领军队。此次交战,虽然兵力不多,仍须分列数阵。按照计划,刘备是要等陶谦军的大队和曹军主力交战之后,趁机进攻围城的曹军,为许耽打开进城的通道。而若曹操先进攻他这一支偏师,他也需坚持一段时间,然后陶谦和田楷、臧霸等人将会率主力来救。
随时可以接应刘备的兵力有两支,一支是许耽的三千丹杨兵,一支是田规的二千骑兵。因此即便曹军的动向与计划有所不同,刘备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援。如果在援军被打垮之前,陶谦的大队还没能来救援,那么陶谦也就白混了几十年的战场了。
这场仗风险虽然较大,但不是不能打——这是刘备分析具体形势之后的判断。
刘备所部离城池还有相当距离的时候,陶谦、田楷、臧霸三人的主力已在曹军寨外五百步之外列阵,旌旗招展,戈矛如林,杀气漫空,气象不凡。唯一扎眼的地方就是旗号、服色皆不同,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支来自多个地方的联军。
在主力周围,有孙观、吕由率领的三千骑兵游弋,随时准备发动进攻,或者接应战局不利之处。
与之对应的,刘备率军在城北,离城较远的地方面南列阵。在刘备军与田楷军之间,还有一支骑兵列阵待敌,那是田楷部将田规的二千骑兵。至于许耽,则在刘备军之后列阵。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参与到对曹军的攻击之中。
刘备令大盾二百在前,其后布置长枪六百,阵中列弓、弩兵各六百人,左右各列刀盾兵八百人,以关羽、张飞分别统摄。阵中置高车,高车之上,列金鼓、号角、旗帜,作为指挥之用,刘备亲率步卒一千四百人在中军为预备队,五百骑兵作为机动力量,由田豫率领,在右翼列阵。
整个阵型布置得外部严密,中间互通,便于防守时互相接应,颇为严整有法。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乌龟壳。王翊和刘备都很清醒,知道自己这一队人马,人数最少,在互相不了解实力的时候,在敌军眼中毫无疑问是一块鱼腩。所以有极大的可能会遭到敌军的优先攻击。因此,刘备和王翊实际上都没有主动向曹军开衅的打算,而是等着曹军来攻击自己。
很快,东南面的战鼓声开始响起,这是进攻发起的前奏。在平原之上无遮无拦,如此大规模的作战,在双方都不犯错误的情况下,硬碰硬是必然要发生的情况。此前曹操面对的只有陶谦,陶谦手下良将不多,战力也弱,人数同样不占优势。然而眼下面对的,却是步兵和骑兵数量都占有优势的徐州联军,曹操再强,也不可能一举将之摧破。
此时曹军也在城东大营之中完成了集结,正在这个时候,曹纯一骑飞来,向曹操禀报道:“城北方向,有敌军约万人,分列三阵,前方大阵约五六千,挂‘劉’字旗,其后有步兵约二三千,挂‘许’字将旗,骑兵数千人,举有‘骑都尉田’大旗。”
曹操这个时候开始迟疑起来,因为他无法判断徐州诸军的意图是什么——到底是和他决战,还是仅仅解武原之围,派兵入城防守?无法判断陶谦的意图,也就很难对徐州联军下一步的动向进行准确的预判。
不过很快曹操就理清了思路,徐州诸军的意图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自己的首要意图,就是击垮徐州军的主力,即便不能,也要断其一指。无论是安全撤退,还是进一步攻城略地,这都是必须的一步。
情报显示,城东的徐州联军主力约有四万多人,骑兵三千左右,城北的徐州联军则有万人左右。如果按照歼敌大半的目标设计方案,那么徐州联军的主力无疑是优先目标——不然他们被吓跑了怎么办?至于城北的那部分敌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进行牵制即可。
在曹操看来,敌军分兵分意图之一,就是诱使自己也随之分兵。毕竟现在徐州方面占有兵力优势,又有坚城可以依凭,局势对曹操而言并非有利。徐州联军携众而来,若要阻止其将援军送入城中,可能性着实不大。
曹操思忖片刻,还是决定先攻城北的敌军偏师,如果敌军主力来救,则视情况决定是否与之交战——若是敌军偏师真的是软柿子,那么就用少量军队拖住敌军主力,先吃掉敌军偏师,打开局面;如果敌军偏师战斗力较强,一时难以消灭,那么就用少量部队牵制地方偏师,优先攻击敌军大队,发挥自己临阵指挥的优势,将之击溃。
若论临机应变,世间何人可比得了曹孟德?
而如果敌军主力乘机再度分兵,入城防守,形势会变得更加有利——大多数情况下,兵总是越分越弱,要击溃敌军主力,就将更加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