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出兵梁国,实际上和武装大游行一样,基本不存在什么难度。
许豹是当初曹操匡亭之战大破袁术时所任命的梁相,名义上治理梁国九县。然而因为缺粮,许豹只能维持了一支数千人的郡兵,兵力非常有限,又因为很少打仗,所以战斗力也不乐观。可以说这是刘备出道以来,他这一方第一次能够在兵力和战斗力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
当然,王翊素来不轻视任何对手,每到宿营、休整,都必定要监督士兵深掘壕堑,建造坚固的营地。缺乏军事经验的王翊信奉颇为“结硬寨、打呆仗”的军事原则,能够用稳妥的办法解决的事情,绝不弄险。
这便叫做“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先立于不败之地,再论其他。
王翊进军到丰县,会合了徐盛所部的三千兵之后,继续进军,缓缓向梁国治所睢阳推进,每天只走半天就扎营休息,节约体力,绝不冒进。
归根结底,王翊这支军队九成多都是新兵,老兵都在刘备、关羽和徐盛那里,就是田豫手上的老兵数量也比王翊要多。
与王翊的办法相比,南边的田豫的办法便决然不同。
田豫调集了沛西都尉府所属五县之兵,倍道前进,第一天就拿下了谷熟,第二天就兵临睢阳城下,把许豹着实吓了个够呛。田豫知道自己人数过少,太少,也没有强攻城池,只是三面扎寨,围困睢阳。
他并不担心许豹能求到援兵,袁绍远隔千里,曹操自顾不暇,梁国已经是孤立无援了。
王翊率领的军队,在第七天才到达睢阳城下。在此之前,他的部队也已经攻下了梁国东部的三个县。
两军会合,在城下耀兵,许豹很快就投降了。
这倒怪不得许豹立场不坚定,实在是眼下曹操集团的形势实在是太不乐观了。曹操最信任的张邈叛迎吕布,兖州士人的代表人物陈宫同谋,整个兖州,除泰山郡外,不叛者三县而已。现在知道兖州形势的人,恐怕除了曹操自己和他手下那些人杰之外,就没有谁认为曹操还有赢的希望。
许豹当然比不上曹操手下那些人杰,所以他果断投降了。
许豹投降,一切好办,王翊承制以许豹转任沛相,以徐盛暂时代行梁国长史。用梁相之印令各县派计吏到睢阳报告工作,各县皆应。至此,平定梁国的军事行动大体结束,历时十五天。
要不是趁着曹操老家被吕布抄底,梁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个机会,凭借刘备现在这点可怜的实力,想要十五天拿下一个郡是绝对不可能的。换句话说,要是曹操能够腾出手来支援许豹,刘备就是出动全部兵力,也拿不下梁国。
所以说把握机遇很重要,说事半功倍都小看了待机而动的作用。
梁国初定,王翊把军政诸事做了简单的汇总,写成文报,派人送去给刘备。
而此时的刘备,正带兵跟在曹操的后面捡辎重。
如刘备所料,曹操很快就得知了兖州被偷袭的消息,在震惊于愤怒之余,曹操立刻决定回兵。深根固本才能取天下的道理,曹操是很明白的。身后无主,纵然正面战场打得再漂亮,也无济于事。何况一旦兖州士兵听说家乡被占,士气必将大跌;青州兵战力不错,但更擅长抢劫,凭他们现在的状态,想要继续在徐州作战,是不现实的。
曹操之所以是曹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始终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处境。所以他立刻趁着积水造成的泥泞未干,守军追击不便的机会,从下邳撤兵北还。
曹操进入徐州的时候有七万余人,经过多场攻城和野战,损失超过一万五千,现在能战的还有大约五万多步骑,其中骑兵约有三四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量,刘备和陶谦加起来也还是打不过。
陶谦吸取了之前的教训,绝不和曹操正面交锋,而是将军队分成数千人一队,从侧后方袭击骚扰,与刘备互相呼应。一旦曹操派出兵力来交战,数量稍多,便且战且退。
通常情况下,急于返回的曹军都不会追击,徐豫联军则再次复返,继续之前的骚扰性攻击。如果曹军穷追不舍,则视其追兵数量作出反应——数量少则聚而歼之,数量多则避其锋芒。
这样的战术虽然很窝囊,却是务实而有效的。七八天来,徐豫联军足足消灭了三千多曹军,缴获了曹军几乎全部的辎重,而自身伤亡不过千余人。
开始的时候,因为需要保护辎重,所以曹军行动迟缓。在失去辎重之后,曹军的持续战斗能力虽然大为下降,但是机动性却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跑得飞快,这个时候,徐豫联军便很难像之前那样掌握交战的主动权了。有鉴于此,在鲁肃的建议之下,刘备下令停止了这种形式的攻击,转而派出骑兵向曹操的士兵们散布兖州失陷的消息。
一开始他们当然不相信,但是刘备的人说得有板有眼,连各城失陷的细节都说得一清二楚。而在鲁肃的建议之下,刘备还让人把吕布的这次行动渲染成是刘备和吕布之间早有预谋的行动,声称刘备已经派出五万精兵去和吕布一起攻打鄄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