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赞道:“陆氏后继有人,俊彦秀出,陆公可以无忧了。”
又复攀谈一阵,陆康辞去,要回舒县。王翊率众人送出十八里之外方回,谓赵云道:“若是明公用我之方略,遣将渡江,攻略江东,子龙认为何事为重?”
赵云对于此类事颇有见解,道:“自是平乱为先,然后用贤能,抚黎庶,全其人、地,使其各安本业,江东自然可定,不复多劳。若是随意杀戮,但用兵威,不施恩信,则终我等众人之世,江东亦不得久安。”
王翊点头道:“子龙之言极是,何不上书明公言之?”
赵云笑道:“云所言乃自然之理,明公岂能不知?纵然明公身在后方,不知详细,诸公亦知此理。既然无论如何明公都会这样做,云又何必上书赘言呢?”
一番话说得王翊哑口无言,不由得感叹,赵云就是太朴实。建言献策一旦被采纳有效,皆是功勋。虽然赵云不说,刘备也会这样做,但若他进言之后刘备再这样做,就显出了赵云进言的重要性,毫无疑问能给他的政治生涯加分。可赵云对此毫不在乎,便可见其谦退有德、不争荣宠的气节,与之相比,王翊实在是有些无地自容。
归途之中,晚风轻抚树梢,翠竹掩映流水,王翊目睹耳闻,顿觉胸中块垒尽消,心神圆融如意,十分畅快。
正策马徐行间,忽闻不远处林下水边传来阵阵女子的嬉笑,间而夹杂着清亮悦耳的歌声,虽然因为距离太远而听不大清,却能听出满是空灵脱俗的意境。王翊似鬼使神差般地拨转了马头,循着声音而去。
众人无不讶然,赵云见状,道:“我与中郎有事商议,你等且先回营寨,不必等我们。”
众人心中虽有疑惑,但都知道赵云和王翊关系亲近,也十分放心,于是从骑与众人皆原路返回,赵云策动白马,追上了王翊。
“中郎哪里去?”赵云扯住王翊所骑白马的辔头,笑而问道。
王翊蓦然惊醒,尴尬道:“我闻那边水边林下有人声,故而好奇,过来看看,从骑何在?”
赵云答道:“我让他们先回去了,中郎想必不会怪我。”
王翊哈哈一笑,道:“自然不会。”
赵云见王翊无回头之意,问道:“中郎还要去看?”
王翊一副神秘的表情,低声道:“子龙称我的字便可。子龙适才可听见人声?有女子作歌,辞曰‘鸿蒙初判,清浊始分。大道生我,逾于神明。仰天地寿,偕日月行。惜乎不永,混沌无期’,此歌苍凉闳放,为变徵之声,令人垂泪,何乃似神人语也?”
赵云闻言,侧耳倾听,却什么都没听到,面有疑色。
他正要相问,忽闻那边有歌声飘飘渺渺传来,入耳清越,细细一听,正是:
“清若天河水,皎若昆仑雪。
形胜巫山人,质如蓝田玉。
浣纱碧溪边,谁人知妾意?
好水濯我心,意气比风烈。
北望尽尘埃,南望使心怯。
何人闻我声,将心托日月……”
歌谣对仗虽不甚工整,然两汉诗歌本就不讲究这些,反而带了不尽的从容意气,在清婉空灵之中又夹杂着几分悲哀彷徨之意,令人闻之而堕泪。
赵云听完,忽地笑道:“子弼诓我,哪来什么神人作歌?只是浣纱女吟唱楚地歌谣,不过子弼若想窥之,云倒是乐意奉陪。”
王翊一愣,旋即捧腹而笑,看来这浓眉大眼的赵子龙,也不见得就始终是个老实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