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娘子!月儿!”
将近晚上,窦侃吃完饭,和老牛、大壮说了声,便来找袁月出去游玩。喊了几声,没人答应,窦侃心想月儿该不会晚上也去赶场子了吧。不由有些扫兴,就想回茶楼歇着了。
正转身要走,袁月忽然从二层木楼的窗户里探出臻首,喊住窦侃:“小侃哥,再等一等奴奴。”说完,将窗子的木棍一抽关上了窗户,便缩回了进去。
窦侃于是就默默地在楼下等待。约摸着过了一刻多钟,袁月才从木楼的大堂出来。窦侃正无聊地踢着路上的石子,听着脚步声,头往上一抬。
那真是:
一袭乌发落臻首,正照的明月更明。
两双藕臂紧纤背,却藏的娇人更娇。
只见袁月素衣一身,更显娇娜可爱。窦侃真是恨不得立刻变身富翁,将小娘子娶回家去。只可惜一文钱难倒好汉,更别说结婚娶妻的钱了。
“月儿,那晚龙津桥我还没游玩尽兴,不如今夜你再带我去尽情赏玩一番。”
也不知道前世那老道士是不是把窦侃的身体给换了,虽然相貌一样,但是昨天那恶黑汉这么重的一拳,鼻子都变成染料坊了,经过一夜之后,竟只是隐隐发痛,没有别的什么症状。
因此窦侃今夜还有心情游玩。
“好啊,小侃哥愿意,奴奴当然带恁去了。”
袁月想了一下,又望了望天空。却说道:“小侃哥,不如咱们今夜去相国寺前的州桥,就是天汉桥耍去吧。”
其实窦侃到哪玩耍去,倒也无所谓,只要有美人相伴,便是荒郊野外也无妨。
商定好后,两人到了附近的汴河边,便雇了一艘小船摇去天汉桥。
农历三月又十五,天上月儿明更圆。
此时,月亮刚从河面露出半个身子,淡淡的光辉四散而去,映照的河面也是亮堂堂的。两人你侬我侬,窦侃不时说些笑话,袁月有时唱起小曲,旁边的船夫也觉两人真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妙人。
这路往西行去,很快便到了天汉桥不远处的岸边,二人下得小平船,往天汉桥走去。
路边人声鼎沸,小贩云集,车马如织,比窦侃那夜在龙津桥看的景象更是繁华几倍。
路上有身着青花布衣的带着毛布扶手的酒店小厮,有头顶两脚屈曲向后花装幞头的武士,还有赶往大酒楼的头戴长脚幞头的乐工,更有圆领大袖,下着横襕为裳,腰间还有辟积①的读书士人。这些读书人倒多是南边朱雀门外的国子监读书的。还有许多仕宦和富贵之家的小娘子结伴出游,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哥,买束花吧,还新鲜着呢!”一束着总角的小女孩拉住窦侃。
窦侃回头一看,小孩的竹篮子里放着几束娇嫩的桃花。
“多少铜一枝?”这种大街上做生意的,窦侃决定还是小心一些。前世时窦侃在街上被人拉住后,没问价钱就想买苹果,结果一个五块,当然窦侃也是缺心眼,圣诞节了,苹果就不是苹果了,那是平安果啊。
“十文钱。”小姑娘俏生生地答道,大眼睛一眨一眨的。
“也好,给你。”虽然囊中羞涩,但“女朋友”在旁,不能犹豫啊。
小姑娘收好钱放进小布兜,从竹篮里递给窦侃一枝大的桃花,转身就又去寻找一男一女的组合去了。
窦侃拿过桃花转身递到袁月面前:“月儿,你戴上肯定更美。”
袁月刚才一直装作没看见,耳朵却一直支起来听着这边的动静。又听得窦侃说话,俏脸不由绽开笑容:“奴奴谢谢小侃哥了。”
袁月今天出门梳的朝天髻,发髻高高盘起,很是好看,当下接过窦侃的大桃花往发髻插去,却是更添一分娇艳。
两人继续往天汉桥行去。
到近处来,窦侃从旁边看去,只见州桥的河两岸,都被砌成了石壁,上面在月光之下,勉强看清是些海马、水兽、云纹等等图案。州桥下面是一根根粗大的青石柱,坚固无比。
走到桥上,桥面用一块块厚厚的青石板铺就而成,端的是平坦又宽阔无比。两边的桥栏杆都用打磨过的白石头雕成石梁、石笋的结构。因现在是晚上,栏杆上气死风灯众多,点亮了州桥周围。又是明月当空,两相照应,美哉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