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用在山里忙活了一个星期,和周永福一起,挨着试验田搭建起了第一座竹棚架子。面积不大,就一亩多的样子。不过现在还不用覆盖塑料薄膜,因为还是秋老虎,天气比较热。赵正回绿翡翠的时候,赵之用已经在棚架子的范围里开始了育苗。
这一茬种的是秋辣椒和秋豆角,苗破土之后赵之用开始分苗栽种,半亩辣椒半亩豆角。赵仁云也过来帮忙,三人忙到十月份,直到学校放农忙假,才回去收割稻子。等稻子收完,也就该上山采茶籽去了。
这期间陈爱生开着卡车进了一次山,把十亩毛豆一起收走了。这总共一万两千斤的毛豆,卖了四千来块钱,赵正一文未拿,全给了陈树人和周永福。他们第一次见这么一大笔巨款,吓得有点神志不清,说是要全部上交,结果被赵正好一顿教育。出门在外半年了,家里老婆孩子不吃不喝不零用吗?一个月就一百来块钱工资,还没有赵之风一天卖鱼的钱多。就他们在山里每天鱼肉不断地伺候着,要是真的认真起来,这点工资都不够伙食费。在山里混成了野人,回家里还得补丁打补丁。
陈树人思想比较守旧,坚决不同意。但周永福年轻,被赵正一说也觉得亏得慌。山里兢兢业业忙半年,该采集的数据采集了,该做的实验也做了。为什么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作物,卖的钱还得全上交?
不过他拗不过陈树人,最后两人每人留了几百块钱的伙食费,其余的都跑镇上邮寄回单位了。赵正为这个事气得半天没说话,感觉自己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都是在对驴弹琴。
赵仁云自家的自留山上茶树不少,但产量堪忧。赵正去帮了两天忙,一家人基本就收完了。等茶籽晾晒干透,赵正和赵之用拖着去炸了两坛茶油,回头一看,已经是寒风飒飒的十一月下旬了。
赵之用之前订了几卷塑料薄膜,花费巨大。虽然六十年代国家就已经能少量生产聚氯乙烯薄膜材料,但无毒的聚乙烯技术七十年代末才有所突破。到6年,厚度50微米使用寿命四到六个月的聚乙烯薄膜还在实验室,许多高端塑料还都依赖进口,所以国家投产的几家塑料厂都是香饽饽,就那薄薄的塑料薄膜,还得在经销商那排着队才能拿着货。
这一排就排了四个多月。
不过总算趁着辣椒苗还没冻死,塑料薄膜终于到了宜城火车站。赵正和赵之用马不停蹄地给竹棚子盖膜,让赵之用的第一茬晚秋辣椒活了下来。
不过一切都没有白忙活,就在市面上的所有辣椒和豆角都销声匿迹的时候,绿翡翠出产的温室产品却正式出炉了。
赵之用满心欢喜,站在磅秤旁笑得开心。半亩辣椒的收成五百二十多斤,豆角一千三百多斤。宜城本地辣椒产量非常高,所以辣椒卖不上价钱,但那是夏天。宜城人从来没有在冬天看到过新鲜的红辣椒,更何况还是质量非常高的湘辣3号。这种辣椒少籽,肉厚,口感适中,辣度合适还带微甜。赵正亲自下厨,做了一个煎辣椒,炒了个辣椒炒肉,结果赵之用连盘子都舔干净了。
就两个字——好吃!
两人躲在被窝里,听外面寒风吹过。
赵之用盯着天花板,“哥,你说我们的辣椒应该卖多少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