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登基一年有余,民间依然有妖孽作乱,尤其是乡县各地,百姓深受其害。臣以为,需让各地守卫派缉妖队下至乡县清除妖孽,此其一。”
“其二,臣在虞州发现一桩奇案。虞州太守刘彦竟然并非刘彦,而是十二年前,在摩崖山落草为寇的匪贼李奎安。”
“此人残忍杀害前去赴任的刘彦一家,更是李代桃僵,拿着刘彦的官凭摇身一变成为虞州太守。”
“十二年的时间,瞒天过海,竟无一人揭发。”
卫如卿掷地有声,阐述着事情的始末。
“皇上,虞州太守一案,应数个例。可也提醒了臣,应当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听左相的意思,可是在暗示我御史台监察不力?可这官员任免之职,明明是你吏部的事,被人冒名顶替这么多年都蒙在鼓里。你们吏部,可真是大才啊!”
众臣看去,原是御史中丞陈粟,他瞟了一眼卫如卿,似有些不快的道。
御史台的官员,大多都是先帝时候的老臣。他们思想保守,固执己见,对年轻官员的作风向来看不顺眼,有事没事的便要参上一本。
御史中丞陈粟,虽为人正派,刚直不阿,见恶必纠。却也时常因卫如卿资历尚浅,还平白将自己压一头感到忿然。
毕竟,若不是先帝破例,这左相的位置,该是他的。
“陈大人误会了,如卿并不是这个意思。”卫如卿道。
他正欲解释,却被另一道声音插了进来。
“听陈大人的意思,官员上任之后,吏部是不是还得派人每日去核查一下,人是不是被掉了包?就好比有人娶亲,新娘子中途被人掉换了,新郎发现以后,还要怪对方家里没提前说一声?”
“若是这样,那要你们御史台干什么?让吏部都干完不就行了。”
聿明瑾明目张胆的打了个哈欠,仿若才睡醒一般,慢悠悠地说道。
“右相需慎言!国事怎可如此胡乱作比!”陈粟上前一步躬身道:“皇上,老臣以为,虞州太守乃我朝四品官员,不可轻易量刑。更何况,此事历时久远,事情真相到底如何不能凭空口之言,恐有人捏造陷害。”
“所以,还需派人亲去核实,待证据确凿再予定罪。”
御史台的几位大人也纷纷站出来,躬身道:“臣附议。”
花玉簪心中了然,她看着卫如卿,道:“左相以为如何?”
“陈大人言之有理,臣无异议。”
“右相呢?”
“也是该查查,好让有些人眼光放远点,别总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
聿明瑾的狐狸眼似笑非笑地瞟着御史台的几位大人。
有人刚要发作,便被陈粟压了下来。
“那陈大人觉得派谁去合适?”花玉簪道。
陈粟沉思片刻,躬身道:“老臣以为,可从监察院、刑部和吏部各派一名官员前往。”
花玉簪看了一眼重明,微微勾起嘴角,道:“要不这样吧,陈大人,刑部和吏部直接由右相一人足矣,右相以为如何?’
聿明瑾顿时来了精神,上前一步道:“捉小辫子这种事,臣最喜欢了。皇上,臣愿往。”
“陈大人以为如何?”
陈粟自是不好再说什么,只道:“皇上圣明。”
“好,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至于妖物作乱一事,就按左相所说来办,让各地方官员配合便是。”
“好了,诸位大人还有何要事?没有的话就散了吧。”
花玉簪说完,便站了起来,一旁的窦公公立刻上前扶住她,高喊一声:“退朝。”
……
……
“重明哥哥,你看,我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皇帝。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花玉簪遣退了左右,笑盈盈地看着重明。
重明仿若听不见一般,只静静地站着。
她拉起重明的手,轻轻摇着,就像小时候他牵着自己和另一个人一样。
“重明哥哥,你别怪我。只有这样,朕才能安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