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上舍生中,少数品学俱优者,不用参加过五关斩六将的科举考试,直接免试,并且参照状元的待遇,授予官职。
相当于后世本硕博连读,然后安排高大上的工作。
其二,上舍生中等者,可以直接参加省试或殿试,这就是所谓以学校升贡。
南宋科举,依次分为发解试(各省考试),省试或礼部试(全国统一考试),殿试(皇帝亲考)三级。
过了发解试的士子称为举人,才有资格参加省试,过了省试的,即为进士,才可参加殿试。
也就是说,太学上舍生里的中等者,可免除发解试,自动取得举人资格。
其三,其余太学生,则参加由国子监组织的发解试。国子监试的解额,“率四人而取一”。
实际上,每三年的科考,大部份的太学生仍然是要参加发解试,但较之地方上的发解试,他们有个天大的优惠政策,就是录取率极高:
四人取一人。
而地方上,通常是十至二十人,录取一人。
正因为太学生参加发解试的录取比例远高于州郡地方,所以,当时的学子们对进入太学读书可谓趋之若鹜。
每每招生的时候,一两千人的名额要吸引三四万人报名参加考试。
遥想七百多年前,招生季节,西子湖畔的太学里,几万人报考,也确实算是盛况空前了。
因此,按照独一人现在的等级,便是不用参加发解试,可以直接晋级到省试。
“嗯!不错!年纪轻轻,文武双全,更是一表人才。”
丁大全点点头,喃喃自语了一句,看向独一人的脸上,笑容悄悄的又盛了些。
过了片刻,说道:
“本官事务繁忙,今日就到此为止。尔等回去之后,当刻苦向学,迎接科举。”
说完,便欲起身送客。
这下子,周震炎再也熬不住了,壮着胆子,期期艾艾说道:
“相爷,我,我这事.....?”
丁大全摆摆手,似乎有些淡淡的不耐,说道:“本官心中有数,你且安心回吧!”
.......
.......
两人出了丁府,但见门外依然是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真可谓是: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两人在府前分手。
独一人安步当车,慢慢的出了城,沿着西湖的边缘,朝着黑土庄的方向走去。
脑袋里却是一直在思索着丁大全今日为何非要缠着自己问东问西。
却完全置周震炎于不顾。
这实在是太不寻常!
然而,手头的信息实在是少之又少,一时间,怎么也理不出个象样的头绪来。
后来,干脆不再去想,只管着埋头走路。
到家的时候,天光已是渐黑。
独铁夫妻与蒋二甩已经从外面回来了,正围坐在堂屋里的八仙桌上。
八仙桌上摆满了酒菜,十分丰盛,如同过年。
桌上还有位身披道袍的老道士。
此人,独一人是认识的,就是葛岭道观里的抱朴道长。
四人俱是静静的坐着,时不时,伸出脖子向大门处瞧去。
好像是等着独一人回来。
屋里已经掌灯。
而且在八仙桌后面的香案上,甚至燃起了一对臂儿粗的红烛。
这一切,非常反常。
已至于,刚跨进堂屋的独一人,冷不丁的看到这一幕,竟不自觉的被吓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