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昨夜子时,突然风雨大作。
听了一夜风雨声,陈宣在清晨的鸟鸣中悠悠醒来。
伸伸懒腰,从锦被里爬起来,陈宣百无聊赖,走出卧室,来到堂前。
站在堂前,不去看依然一动不动站着的五个黑衣人,而是看着满院的春华,陈宣长叹一声。
终究是回不去了。
还以为一梦之后,睁眼还是那个熟悉的地球,还是那个熟悉的片场。
真的是回不去了。
这是他穿越到这个时空的第二十三天。
陈宣是地球华国的一个十八线小演员。
穿越的时候,他正在片场,饰演一个仙侠剧中的一个龙套角色,一个被狐妖祸害的穷酸书生。
“上古有仓颉,文字既成,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为潜藏。何也?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
这是他的唯一一段台词,按照剧本,他正夜读诗书,一句话尚未读完,就被破门而入的狐妖吸取精魄而亡。
说起来,奋斗了五年,终于熬到有了自己的台词!
于是,他十分的珍惜,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在网上查阅那段文言文的出处,并认真在心中揣摩,不断练习。
“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
他查到,这段话是揭示了文字“横空出现”后所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力量。
古人认为,因为文字造出来之后,天地造化,就不能被神明隐藏,人类因此知晓造化的秘密,所以,神天担心上天担心从此诈伪萌生、去本趋末、弃耕作而务锥刀、天下缺粮,给人类降下粟米;世间灵怪,就在文字出世后,不能在隐蔽行迹,所以,鬼在夜晚哭泣。
归根到底,古代的文人,认为文字就是神圣之事,甚至连对承载文字的纸张,都有着敬畏和珍惜;
古代人对于知文晓字的读书人,更是发自内心的敬畏,这也是对文字力量崇拜的传承。
文字力量真的存在吗?
在练习台词的间隙,有时候他会不由自主的想。
他练习的有些疲倦,就靠在一边小睡了一会。
他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来到一个奇怪的地方。
这个地方充满着云雾。
如同仙境一般。
他走啊走啊,走了好久,终于看到在一片空地上,有个巨大的炼丹炉。
炉子似乎是青铜铸成,有四个角,分别铸成四个野兽,当做支架。
这四个野兽,陈宣也认识。
毕竟,在剧组,道具他也没少干。
仙侠剧里少不了这四个动物。
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这个炉子下面,还燃着火,火焰高热,如同煤气点燃的火焰,冒着蓝莹莹的光芒。
炉子里似乎煮着什么东西。
仿佛真是在炼丹。
炉子有一人高,陈宣站在旁边,炉子开着口,正好看到里面,他好奇看去,
炉子里面,仿佛在煮着浓汤,白浓浓的正在翻滚。
奇怪的是,汤里不时泛起物体,冒头闪耀一下,然后又被滚入汤中。
陈宣仔细看去,不由心中一奇,
那不时泛起的东西,竟是一个一个的闪光的字!
这些字如同小巧的LED管拼成的发光的字,不时的泛起来,闪着光芒。
“天”、“地”、“道”、“招”、“镇”........
“有人吗?”
他朝四处喊了几声,没有人答应。
陈宣转头看去,炉子旁边,还放着一把像是银子造的长勺,银光闪闪,他拿起,往汤里舀了一勺。
乳白色的汤,刚刚从炉子里舀起,就顺便腾起一阵青岚般的云雾,飘向空中,氤氲散去,在勺子底下留下深褐色的一块残迹。
残迹之中,有一个字,在闪闪发光。
陈宣低头一看,是----“定”字。
如同晚上街边广告牌上LED灯管,在一亮一暗,如同会呼吸一般。
他好奇的用手慢慢的拿起这个“定”字,
刚一触摸,手感竟是温凉如玉,滑腻如脂,竟是十分舒服。
眼前白光一闪,陈宣仿佛从云端自由落体的急剧往下落,然后吓的一下子醒过来。
很快,他就意识到,他不是在自己睡着时的一居室内。
睁开眼,映入眼帘的是是用茅草覆盖的低矮的屋顶,屋顶上,有光芒一闪一闪,似乎是天上闪闪的星光,透过茅草的缝隙在不断眨眼。
他躺在一个简陋到极点的土炕,堆着一个破了七八个大大小小的洞的草席,上面一堆看不出颜色的被褥。
整个屋子萧然四壁,只有靠在窗户的一个书桌算是家具。
书桌上放着五六本书,一个用石头自己雕刻的砚台,还是一只秃笔。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