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杨家校长最出息的就是杨校长,闻讯所有的亲戚,包括杨秋涵的父母都说她不对。
毕竟杨秋涵的父母也就是黎小的老师而已,将来有的是地方要指望杨校长的。
杨秋涵从来没有被亲戚长辈们这样嫌弃过,差点当场哭出来,委屈的辩解说宁光抢了自己的好朋友沈安怡。
但被杨校长盘问了一番事情经过后,简直想给她一个耳光清醒下:“你都知道沈安怡最重视的朋友是宁光了,居然还当着她的面贬低宁光,你这不是存心跟沈安怡闹矛盾是什么?”
杨秋涵的父母不太清楚这件事情,一直以为女儿挑宁光的不是只是小女孩子之间的磕磕绊绊。
闻言也是懊恼的很:“那沈安怡是县里来的,她爸爸说是县里的干部其实也还罢了,关键是她爷爷奶奶,那都是老革命。据说年轻时候跟过首都那边的大领导的,市里省里甚至中央没准都有认识的人。你要是早点跟我们说这个事情,我们肯定会教你怎么跟她来往,等她长大之后,你们十几年交情,还能不拉拔你?”
“沈安怡早就转走了!”杨秋涵没好气的说,“就算我跟她关系好,又哪里来的十几年交情?我就是觉得宁光有什么好,凭什么沈安怡喜欢她不喜欢我?”
她长辈对望一眼都没说话,杨校长摆摆手说:“孩子不懂事,这事儿也不多说了。总之秋涵你以后不许再胡闹,再依仗我的名头欺负同学的话”
他看了眼杨秋涵的父母。
杨秋涵父母立刻表态会好好管教女儿,绝对不给他工作添乱。
这天回去之后,杨母才恨铁不成钢的提醒女儿:“你要是真的能把那沈安怡笼络的好,沈安怡转学去省里了,咱们会不给你想办法,让你继续跟她做同学?”
杨秋涵听了这话,才懵懵懂懂的察觉到自己似乎失去了一个几乎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她这时候还是气愤:“我又不是宁光,自来讨好人习惯了,我才不要跟在沈安怡身后做丫鬟!”
杨母叹口气没说什么,毕竟机会已经错过,再计较也不可能回来了。
只是在心里狠狠鄙视了一番宁光的家里人。
难得孩子跟人家老革命的独生孙女儿那么投契,居然就这么看着两个孩子的友情就这么夭折果然乡下人就是乡下人,难怪改革开放都这么多了,还是混不出头。
杨母的这番鄙视,宁家自然不知道。
宁光才听说自己家有背景时以为是反话,木着脸没回应。
后来来问她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戴振国都好奇的问:“你家隔壁那美头,是不是转学之前留了话给镇上某个领导之类的,让人家照顾你啊?”
她才晓得原来人家真的这么想。
“没有。”宁光对着别人也许还要考虑下的,因为这种传言对于改善她在学校的处境很有帮助,但对戴振国当然就不会撒谎了,“安怡走的时候没跟我提这个。”
戴振国说:“兴许故意没跟你说,怕你不接受呢?”
但不等宁光回答,他又说,“不过也说不定要真叮嘱了谁照顾你,早先杨秋涵也不敢那么嚣张。”
这时候是体育课,因为两个班都要用到场地,两个体育老师在那边协调,学生们就三三两两的站在场地边说话。
他们说话的时候其实没有站的很近,但其他人还是难免指指点点的。
忽然赵建国就走了过来,没看戴振国,只跟宁光说:“安怡最近写了信来,等会村口见?”
“安怡写信来了?”宁光又惊又喜,忙问,“写给我的吗?她怎么忽然写信来了?”
她有段时间没去找赵建国问沈安怡了。
因为一次次失望下来,虽然赵建国没说什么不耐烦的话,但她自己也觉得,既然沈安怡都忘记自己了,再纠缠好像实在厚脸皮。
现在赵建国这么一说,她顿时喜形于。
只是戴振国看着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等赵建国走开后,就小声问宁光:“怎么你跟那美头很久没联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