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比试只能针砭时弊,不能天南海北。比试者写完文章后,伙计将文章贴在一楼和二楼的四壁上,供人阅览。
喜欢哪人的文章,就将身上布囊里的竹箸投入写有那人名字的竹篮中。投箸结束后,伙计们会统计竹箸的数量,得箸最多者就是今日比试项目的状元。
如果得箸数量超过历史最好成绩,那人就是该项目的擂主。所有项目的擂主中得箸最多者会被授予“揽月公子”的称号。
当日的状元在园中免费吃住,但擂主和揽月公子可以一直享受免费待遇,直到新的擂主和揽月公子产生时为止。
谢启眸光深幽,“看‘风云榜’上那么多的名字就知揽月园人气旺盛,只怕连朝廷开设的礼贤院也不能望其项背。”
周瑾一笑,“士人总有些清高傲骨,很多人不愿去礼贤院俯首侍权贵,便聚集在这里品茗交友,追求风光月霁,优雅闲适,心境澄明。”
这时伙计已经将比试者的文章张贴在四壁上,谢启马上随着人群走过去观看,浏览一周后,两个人的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一人署名饶寿廷,论述了后唐开国皇帝庄宗李存勖的得失。文章开头便是“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李存勖谨记父亲的遗命,先是灭了背叛晋国的燕王刘守光,后灭了朱梁,平定了北方中原。天祐二十年(923年)李存勖称帝,沿用“唐”为国号,史称后唐。
建国后,李存勖便耽于享乐,骄淫无政。他爱好文艺,不是作词而是演戏,给自己起艺名为“李天下”,与伶人同台演出,对伶人特别宠信,以致伶人干政。
他慢慢疏远贤臣,猜忌宿将,任用宵小,导致邺都兵变,最终中流矢死于乱军中。谢启读了几遍文章结尾之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心有所感。
后唐于936年被后晋所灭。南唐于937年建国。后唐灭而南唐生,这二“唐”均被看作是延续大唐国祚,也承载着时人天下归一的期许。
后唐庄宗的身死难道不应让南唐天子引以为戒吗?
另一人是朱邈,文章标题就直述敏感话题——“论朋党”。通过论述几个朝代因朋党为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朱邈拔高了论点称朋党自古就有,真正的关键在于君王。如果君王能够“亲贤臣,远小人”,那么国家就不会有朋党之祸。
这两篇文章均是寒木春华,谢启握着布囊中的竹箸,一时间有些难以抉择。最后,他将竹箸投给了饶寿廷。
伙计们统计了篮子里的竹箸,最后饶寿廷获得了今日的状元。不少人也很喜欢朱邈的文章,听到最后的结果,为他摇头叹息良久。
坐在揽月园中一家酒肆的雅间里,谢启闲适地问周瑾:“三郎一定与这园子的主人很熟吧?”
周瑾夹肉的手微顿一下,他漫不经心地问:“长卿怎么对这园子的主人感兴趣?”
“我想见见他,和他商讨一下入伙揽月园的事情。”
白文裕和周瑾俱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