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皇宫便殿中大臣们都垂首站立。枢密使陈觉喜气洋洋地对元宗禀报建州大捷。
元宗含笑坐在御案后,手里翻着何敬洙的奏章,听着陈觉继续说道:“建州大捷后,许文稹举汀州,王继勋举泉州,王继成举漳州,皆降于我大唐。”
殿中的大臣们都交口称赞。
冯延巳出列,“臣恭贺陛下取得建州。陛下登基仅两载就将我大唐版图向东南拓展五百余里。如此功绩堪与太宗隽美。”
枢密副使魏岑不甘落后,马上跟着献媚,“陛下已取下建州,福州也是陛下囊中之物。南唐在陛下手中必将开创保大盛世。”
百官齐声恭贺,“臣等恭贺陛下。”
元宗脸上喜色更甚。
陈觉更加意气风发,“陛下,现在我军士气高昂,兵锋正盛。前方将士们纷纷请战,要收攻取福州,为陛下拿下福建全境。”
不等元宗开口,右仆射孙晟出奏,“陛下,查文徽等人虽然取下建州,但罔顾法纪,纵兵抢掠,将宫室庐舍俱皆焚尽。当夜天降寒雨,冻死者无数。想当初建人听闻唐军入闽讨伐无道,都争相伐木开道,欢迎我大唐王师。待建州城破,唐军所为大失建州人心。建人仰天哭诉,斥责大唐天子比王氏更加暴虐不仁。陛下‘保大兴兵’意欲取天下四海,如此行径必将尽失天下人心。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请陛下严惩查文徽、王建封等人,以正军法,挽回天下民心。”
谏议大夫常梦锡出奏,“臣附议孙仆射所言。请陛下严惩查文徽和王建封。陛下‘保大兴军’要一统中华,恢复李唐旧日河山,兵锋所向不止福建。列国百姓听闻我唐军暴行,定然恐惧痛恨,必为保护家人故园与我唐军殊死搏斗。人若必死,将不再畏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虽破敌军,我唐师如何安然无恙?兵法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个善是对列国百姓和南唐臣民行善,这个善需要陛下彰显仁爱才能实现。臣请陛下严格军纪,赏罚分明。”
陈觉急道:“建州大捷除了仰赖陛下英明盛德,还有前方将士不畏生死,奋勇杀敌。如今兵锋正盛,是攻取福州的好时机。这个时候惩罚有功将士,一定会损伤士气,寒了前方将士的心,届时陛下让何人去取福州?进而取天下?将士们拼了性命建立战功,不赏反罚,真是有悖常理。值此攻打福州之际,主张严惩有功者,定然居心叵测。臣肯请陛下三思,切不能因小失大啊!”
冯延巳:“臣附议陈枢密所言。纵观当今列国,攻克城池后进行抢掠者比比皆是,没有哪个君王因此处罚主帅。这已成为君王将帅驱策激励兵士们奋勇作战的手段和方式。只有保有兵士们的虎狼之性,才能缔造勇猛之师。对于那些能打胜战的骁骑精锐,君王们笼络奖赏唯恐不及,怎么会去处罚他们呢!”
冯延巳控制着自己的声音和语速,让自己的言辞更具威严,“古往今来,最终一统山河的就是王者之师。后人们纷纷为夺得天下的帝王歌功颂德,不再计较曾经的过失。可见天下人都是重视结果的,谁在乎过程!乱世就是万民的苦难之源,只有结束乱世才能还给百姓们一个太平天下,才是真正的大善。臣肯请陛下宽宥有功之将,让他们继续为我大唐建功立业。”
虞部员外郎韩熙载反驳道:“按照冯翰林所言,滥杀无辜成了天理正道,屠戮手无寸铁的百姓是缔造强兵的妙方,这真是颠倒是非,闻所未闻。就以建州之战而言,何敬洙率领的天威军是陛下的亲军之一,历来以骁勇善战著名。谢启所统领的火云军更是龙腾虎蹴,锐不可挡。这些如龙似虎的勇士在建州城破后无人参与抢掠,那么何以说烧杀抢掠是缔造勇猛之师的方法?”
韩熙载厉声诘问,“查文徽进入闽地就怯战不前,龟缩建阳。冯延鲁临阵脱逃,致使谢望久困山岗,最终殒命。如此兵将在建州造下深重罪孽,难道不应该责罚吗?陛下如果不严惩查文徽王建封等人,那么让何敬洙谢启往后如何约束兵士?军纪不明,赏罚不分是带兵的大忌。陛下要谨慎对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