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宗端起酒杯,“建州大捷全赖各位将领奋勇杀敌,这第一杯酒,朕与众位卿家齐敬前方有功之将。”
众人饮尽杯中酒。
一群身着彩裙的美貌舞姬曼妙地步入大殿。她们头梳双环望仙髻,便插金簪珠钗,恍若月宫嫦娥。大殿里仙乐绕梁,裙裾飘飞,让人宛如置身天宫。
元宗一直注视着气质内敛,淡然稳重的谢启,忍不住问:“长卿今天贵庚?”
谢启恭谨地回答:“臣二十有一。”
“朕听闻卿到建州后只带领三千兵马就以少胜多大败张汉真,不仅救回谢望,还杀敌六千。这等丰功伟绩,卿是如何做到的?”
谢启没有一丝一毫的得意之色,“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张汉真轻视我年幼。我利用他的心理,设计火烧镛州兵,毁去他的主力,他因此被打败。”
元宗赞叹不已,“真是精彩。朕听闻卿几乎是兵不血刃取得整个镡州。卿又是如何做到的?”
谢启依旧淡然平静,“孙子在《始计篇》提到战争的胜负可以通过敌我双方五个要素来衡量。‘道’在经之五事中位列第一。何为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孙子兵法中的“道”,就是使民众与君王的意志一致,可以同生同死而不畏惧危险。
百官们齐刷刷看向谢启,没想到这个年轻将军竟在大殿里议论起道来。常梦锡、孙晟等人因谢启是冯延巳的女婿,心里有些芥蒂,但突闻谢启说出这番话来,均正色细听。
谢启:“闽王荒淫无道,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闽国百姓迫切期盼仁德明君拯救他们于水火,知南唐王师到来,纷纷伐木开路,欢迎臣与将士入境。臣所做的只是废除闽王的暴政酷法,传扬陛下的仁爱贤德。兵不血刃取下镡州,非臣之能,全赖陛下圣德昭著啊!”
两侧的文武百官们纷纷附和,齐声赞扬元宗是像尧舜一样的圣明贤君,其仁德感化四海,必将廓清寰宇,一统天下,重现大唐盛世。御座上的元宗心情更加舒畅,笑容越发欢愉。
冯延巳和魏岑目瞪口呆,心中有惊惧有诧异。谢启身上没有一丁点儿少年人该有的桀骜和火气。第一次上得大殿,第一次朝拜皇帝,第一次参加如此隆重的庆典,他竟然全程都淡然处之,不惧君威,从容对奏,侃侃而谈。假以时日,此子必成大器。
冯延巳攥紧拳头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谢启捏在手里,如果一个婉宁不够……
孙晟和常梦锡等人细品着谢启的答对,觉得别有深意。他告诉元宗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国君是否有道,有道之君是与民众意志一致的君主。
君主如何与民众意志一致?那就需要君主爱民如子,善待百姓。这不免让人想起查文徽、王建封攻进建州城后大肆烧杀抢掠,使南唐尽失建州人心。
谢启感到有一股锐利的视线投注在自己脸上。他顺着那道目光看去,见一个眸光阴鸷的老者正冷冷地打量自己。那老者坐在左侧文臣的首位,身穿紫色朝服,五官冷硬,眉毛黑粗,嘴角一边的笑纹很深,显然此人常常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