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手下人停了工事,先遵了圣旨,再飞马进了宫,要到静心殿面圣。
承启帝这会子还真没心思搭理他,沉着脸把他叫了进来,还没发问,韩胤就道,天有雨有晴,这是很平常的事,谁能证明下雨就是皇陵的问题,至于上天怪罪朝廷之说就更荒谬了,臣请陛下三思。
承启帝本来还等着他说点体己话,让自己宽宽心,一听这个就叫他走人。
韩胤不像那些文官,会搞文死谏的把戏,功臣之后、名门武将,他素来没有违逆过皇帝,即便想说,皇上都下令了他只好走人。
太子很识相,马上就到静心殿请罪了,说是天降小雨乃自己失德所致,要做检讨好好改正,一句也不提皇陵。
出乎意料的是,承启帝没有就着他这个坡下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倒深深叹了口气说,天命啊,是朕之过。接着又看着赵千诩沉默了一会儿说,你要好好治国,不能做亏心事,这是祖宗的江山,记住了,祖宗可都在天上看着呢。
赵千诩意识到了他父皇的不同寻常,便没有多说话,只问道,那皇陵……
皇陵未成当然不可能干晾着不做了,继续施工显然也不行,怎么办呢?
换个地方。等天晴了再干。
承启帝下旨,着钦天监与礼部郎中共议皇陵选址,不得有误。
上一任钦天监掌印被皇帝下令斩了,又碰上了皇陵选址这样掉脑袋的大事,这一任可不敢大意。
这个钦天监掌印可不好当,油水不多,权力不大,干得不好随时还有掉脑袋的风险。钦天监掌印推卸不得,领了旨,一筹莫展,苦哈哈的找礼部郎中大人商议。
礼部郎中是儒家弟子,读圣贤书的,哪里知道陵墓该取何处?
钦天监忙了月余把周遭看了个遍,选了几个合适的地方,却不知道该挑哪个,只好向皇上请示,究竟选哪个。让皇上自己挑,出了事可就怪不着他了。
皇上知道他们的心思,就叫人举荐道行高深的风水大师来选址,有人举荐了一位大师,说是云华山的道长,道号太真,人称易大师,哪家添丁哪家有灾祸算得极准,出道几十年来从未说错过一句,在当地甚有威望,而且生的是仙人之姿,童子之颜,一看就非同凡响、法力高深。
据说有一日易大师路过一个村子,望了一眼,就对村人说,你这里不太好,还是快走罢。村人看他相貌不凡起了疑,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只好直言道,火。村人不信他的话,当然不肯走,他只好自己去了。当夜,就来了一拨强盗,在村里抢掠,村人交了自家财物,强盗却突然要杀人灭口,就把村民们绑在一起,村民们眼看着房子就被烧了,自己的命也不保了,就放声大哭起来,有人想起了那个道人,就哭喊道,道长啊救救我们罢,求你救救我们罢……
这时忽然就来了一阵风,天地勃然变色,大雨倾盆,把大火给熄灭了,强盗吓得四散而逃,易大师解开了被绑缚的村民们,他们后来检查,就烧了一间屋子。
听到这有人惊疑,有人讥讽,还有人面无表情。
承启帝看起来却很高兴,大声说好。就叫人择日把这位大师请进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