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冬雪就发现,自家那个随和的二公子,又重新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她兴致勃勃的为二公子准备了早餐,目送二公子和两位侍卫从小院离开。冬雪觉得,今天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许杉和陈石头也发现,昨天晚上一路阴沉着脸,一语不发的首领,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似乎也恢复了过来。
由于昨夜又是下了一场小雪,秦阳今天只能骑着追风,慢慢悠悠走地到治粟内史衙门上值。
经过差不多一个月的忙碌,铁官衙门大致清算出咸阳周边军队所需要更换的新武器数量。秦阳依照由近到远的办法,将咸阳周边的数万大军分成三批,按顺序更换新武器。
预估计,大致能在秦王的规定时间内完成数万秦军的武器更换。每次看到从公文里统计出来的结果,秦阳总是十分佩服秦国。
数万大军的武器更换,短短半年之内就能够顺利完成。这不得不说,是秦国制度优势的一个集中体现。
商鞅变法的出现,和历代秦国君王人亡政不息的政策延续,让秦国得以迅速摆脱落后,让秦国超越东方六国,成为具备一统天下的实力的纠纠大秦。
看着手中记载着本次武器更换中,被吏员从旁记录下来的,积极工作,认真负责的工匠名单。
秦阳的脑袋,似乎在这一瞬间清明了起来。
看着竹简之上,工匠们会在这次的名单中,被提升的爵位。秦阳瞬间想到,自己完全可以依靠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把自己的官职往上升。
既然工匠们都可以凭辛勤劳动换取爵位,那他为什么不搞一些有利于秦国发展的东西,只要证实了东西有大用,秦阳相信秦王嬴政肯定不会吝啬他的官职。
有利于秦国的发展的东西,秦阳的大脑里有很多,但秦阳不想把自己的发明用来提升秦国已经冠绝战国的恐怖军力。
排除了对军事有用的东西,秦阳想来想去,只能把脑子里关于造纸和水泥的方法给刻写到竹简上去。这两种东西,既有利于秦国的发展,又不会对剩余的几个国家构成太大的威胁,算是秦阳目前能找出来的最好选择。
刻好竹简,秦阳把它送到治粟内史手中,并向自己的这位上司详细阐述了这两样东西对秦国发展的利好。
“大人,大秦地域日渐辽阔,各地往来公文,也是不断增多。可这竹简作为公文的载体,实在过于沉重,往往从外地递送竹简到咸阳,就要花钱估上一辆拉竹简的马车。”
“再说,咱们大王每日批阅那么多奏折,这沉重的竹简,可是会无形之中,增加了大王身体的负担,对于大王的身体极为不利。”
“而且这竹简刻写不便,稍有错漏,就会让一支好不容易制好的竹简报废。”
“所以下官经过多次试验,改良了纸的制作方式,更改了纸的制作材料,能够让纸张成为便宜的东西,有利于咱们大秦的公文往来,文化传承,甚至于百姓之间的书信传递,都能便利上许多。”
“嗯!确实如此,如果纸能按照你所说,确实有利于咱们大秦的方方面面。”内史大人抚摩着自己的胡须,连连点头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