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秦阳发现,纸张早已在这个时代出现。只是制造纸张的材料难得,而且制成率不高,所以纸张一直都是稀有产品,只有各国王室和大贵族之间,才用纸张来书写一些东西。
秦阳做的,就是把后世蔡伦的纸的改进方法,刻写到竹简中,提起数百年,让纸在秦国使用起来。
“这纸我是明白了,但你这水泥,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怎么又是水,又是泥的?这两种东西能够用来铺路吗?”
内史大人指着竹简中的另外一种东西,对秦阳发出了询问。
“大人,这水泥并非是水和泥。而是一种用石头煅烧出来的灰色粉末,这种粉末,在加入水搅拌之后,可以用来铺设道路。”
“这种道路,比现在咱们大秦修建的驰道还要好用。最大的特点,就是坚硬,而且整洁。哪怕遇上阴雨连绵的雨天,也不会像驰道一样,变得坑洼泥泞。至于扬尘,只要不是风沙大的地区,扬尘的情况,绝对比现在泥土夯实的驰道,情况要好得多”
“真有如此好的东西?”
作为一名主持过驰道修建的官员来说,内史大人可算是吃够了反复修缮驰道的苦头。这年头修建驰道,那可是奉了秦王的命令来修建,没能够达标,或者在保质期内就毁坏,那官员可是要因此而受到秦王的责罚的。
所以每个负责修建驰道的官员,那都是尽可能小心的维护着驰道的平整,大雨过后,也必定要派人沿途勘察,如果遇见有坑洼破损的,就要及时指派人手进行修缮。
可即便这样注重质量,也改变不了驰道只是泥土夯实的土路这一事实。雨天积水,晴天扬尘,就是修整的再好,也改变不了这样的情况。
所以内史大人一听顿时就心动了起来。但是转念一想,修建驰道,是秦王的庞大计划,关乎秦国的大业,这其中所需的各种支出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如果采用这种水泥,也不知需要增加多少费用。如果所要耗费钱粮太多,那这种东西哪怕再好,恐怕也要暂时被束之高阁。
“这水泥,听着倒是挺不错!”内史大人用略带期盼的眼色看着秦阳,“只是这水泥的费用……”
“大人,依照卑职上书的材料,那水泥的费用,并不会太多。如果大王愿意发动战争,到北方抓草原蛮夷过来当制造水泥的工奴,那水泥的费用肯定会更低廉。”
“依照卑职目前根据咸阳市集贸易的估价,大致一石水泥的价格,不会超出现在粮价的三分之一。”
听到秦阳的最后一句话,哪怕当了九卿的治粟内史大人,也是惊得一下子从桌案后面站了起来,瞪着一双虎目,举着手中的竹简,对秦阳说道:
“你敢保证?”
“卑职愿以项上人头作担……”
秦阳话还没说完,内史大人已经绕过桌案,拉着秦阳的手,急匆匆地跑出了自己的治粟内史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