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更多的情况,是各地的监御使,或者咸阳的侍御使发现了哪些官员的贪污舞弊或者渎职等等问题,在朝堂上进行参奏。
这种情况,一般秦阳会听一听御使们上奏的内容,然后根据事情的严重性,安排廷尉衙门会同不同衙门的官员进行审问处理。只是后来秦阳又设立了龙影衙门,所以有些时候,贪官污吏之类的事情,也被龙影衙门接手处理。让廷尉衙门处理官员的事情,明显下降了许多。
秦国内部的事情议论得差不多了,负责掌管诸侯,朝觐事务,同为九卿之一的典客大臣,就适时从座位上起来,捧着圭板对高台上的秦阳高声启奏道:
“启禀大王,代,燕,齐,楚四国使臣,带着各国国书和礼单,前来觐见我王。”
已经大致知晓四国使者来意的秦阳,有些意兴阑珊地念了一个“宣”字,一直注意着高台的孙四喜立刻注意到了秦阳的声音。
手中的额拂尘再次一摆,朝前两步,对着空旷地大殿喊道:“大王有旨,宣四国使臣上殿。”
随着孙四喜的呐喊声在紫宸殿的大殿中响起,一同守候在殿内当着人形传声筒的内侍们就一个接着一个,把孙四喜所喊的话,传递到紫宸殿外去。
守候在殿外的大殿侍卫,听到殿内的喊声,也同样高呼了一遍。
然后,早已等候多时的四国使臣,拄着代表各自国家使节的节杖,缓缓走入紫宸殿。
代国使臣是个肥胖的老者,穿着传承自赵国的衣饰,以土黄色和红色为主的官袍。看着高鼻深目的样子,似乎有着北方胡人的血统。
燕国尚黑和白两种颜色,所以袍服远看像秦国的服饰,可走近一看,却是黑色中点缀着一些素白。作为代表燕国出使的使臣,来人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留着两撇胡须,看着有些书生的模样。
齐国的使臣,看着有些矮小,红色带黑色纹路的袍服看着有些大,使得齐国的使臣看起来有些猥琐的样子。他笑眯眯地走进了气氛严肃的紫宸殿,还不时左右张望,应该是在寻找大殿内相熟的官员。
四国之中,秦国唯一没有攻打过的,唯有齐国。秦国也派了使臣到齐国告诉齐国的文武大臣,秦国愿意和齐国永世友好,互不侵犯。加上有着国舅的大力鼓吹,所以齐国上下,对于强大的秦国,并没有像其他几个国家一样,由衷感到恐惧。
这也让齐国的使臣,走在威严地紫宸殿中,显得自在轻松了许多。不像其他三国的使臣,都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最后一个同样穿着红色袍服,却点缀着黄色条纹的皓首老人,戴着楚国特有的高冠,拄着代表楚国玄鸟纹饰的使节节杖。也跟着其他三国的使臣,缓缓地走进了紫宸殿。
虽然楚国被秦国狠揍了几下,割了不少土地给秦国,但楚国现在依旧拥有着十分辽阔的国土和数量众多的兵员。秦国国内,哪怕少壮一派的将领,在说起对付楚国的时候,都显得谨慎了不少。
代表楚国的皓首老者,走进紫宸殿的时候,既不像齐国使臣那样乐观,也不像代国那样卑微,同样不会像燕国的使臣一样如临大敌。
老者迈着明显比其他三国使臣要慢上一些的脚步,目视前方,镇定自若地走向了大殿中央。
在秦国满朝堂大臣的注视下。四位穿着各异的使臣,来到紫宸殿的中央,对着高坐在御座之上的秦阳躬身行礼道:
“楚国使臣屈英拜见秦国大王。”“齐国使臣苟莫离拜见秦国大王。”“燕国使臣杜钰拜见秦国大王。”“代国使臣阿支那也拜见秦国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