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秦国的军制如果不做出改变,只怕秦国将会被越来越庞大的军队给拖垮。
当年关中和属地两地,秦国就维持了差不多六十万大军的数量。可如今又有赵魏韩三地青壮加入了应征,这样一来,秦国如果还按照目前的军制,很快就会达到百万大军的数目。
可别忘了,楚国才割让给秦国一大片的土地,如果秦国的修生养息,轻徭薄赋的政策继续执行,那么楚国割让出来的那些地方,很快也会成为秦国的兵员地之一。
既然你征了赵魏韩三地,总不可能把新获取的楚地排除在外吧?
如此一来,秦国光目前的地盘,一年征募的兵员,在未来的日子,将很容易就突破二十万大关。可按照秦阳预想,老兵五年一退。这样一来,秦国的现役军队数,将会越来越恐怖。
作为国家掌权者,面对未来的严峻形势,势必要做到未雨绸缪。
所以秦阳在不久前就召集了一大堆与军队相关的大臣,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讨论。为的,就是把秦国目前的兵役制度进行改变,制定出符合秦国将来的兵役制度。
现在王翦在大朝会上当殿启奏的,其实就是秦阳和诸位重臣连番讨论后,制定出来的,关于秦国新的军队制度。
虽然秦阳和重臣都已经没有意见,但按照程序,如此关乎整个国家的大事情,必须要拿到大朝会上来讨论一番。一是借此将朝廷的军队的大变革说给群臣知道,二是借此听听群臣的意见,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可以补充的地方。
秦阳高居王座,看着王翦说完秦国新兵役制度后,满殿大臣的不同反应。
当然,这样重大的事情,拿出来大家讨论。秦阳就已经做好了不能一次性拍板决定的情况。所以,在群臣翻来覆去,或支持,或反对的说了一通之后,秦阳也就装作拂袖而去,把事情留到五天后的下一次大朝会再讨论。
有了这五天时间作为思考和缓冲,满朝文武就会把这件事情考虑清楚。有赞成,有反对,或者有其他意见,都会在这段时间内考虑好,然后上书给秦阳。
等到下一次大朝会召开,大家再讨论一遍,就可以宣布秦军的新制度了。
虽然看起来麻烦些,但关乎国家的大事情,秦阳觉得自己也不是什么全能的人,所以多点人提意见,来拾遗补缺,也显得秦阳对国家大事的慎重。
一路缓行,来到后宫,秦阳见到了正在凤栖殿殿外草坪上晒太阳散步的三女。
经过秦阳的辛苦耕耘,肚子一直没有消息的红霞,终于迎来了好消息。只是距离正常生产还有大致六个多月的时间,到时候恰好是年末,恰好到了农历十二月份的时候。
先是安抚了敏感时期的红霞,又说笑了几句。
秦阳又找了赵楚楚,相谈再过一个月,到咸阳附近出巡的意图。
犹豫红霞有孕在身,所以这次青霜会留下陪伴,秦阳只会带着赵楚楚一起出门。只是按照礼制,后宫一般是不能跟着君王到处跑的。所以赵楚楚虽然对秦阳的邀请感到心动,却碍于外界的看法,始终不肯答应秦阳。
可秦阳这次出巡,其实就定在咸阳附近的几百里之内。除了向看看民间的生活情况,就是要带着久居宫中的赵楚楚出来散散心。
王宫虽然规模宏大,但说到底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日子久了,也难免看腻了宫中的景色。
秦阳正想趁着最近半年来没有什么大事,等军制改革的事情议定下来,在明年军队进行改革之前,提前带着赵楚楚出去溜达一圈。
等明年军队改制开始,秦阳恐怕就必须坐镇咸阳,压着那些不满改制的势力,让军队的改制能够顺利的推行下去。
所以秦阳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说服赵楚楚,跟自己一道出咸阳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