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朝廷正与北狄和谈的消息他们都听说了,难免仿徨不安。既然要和谈,为什么不先令北狄停战?
赵恂难得出面与众军训话,神情激扬无比:“……只有我们打得好,朝廷和谈的底气才能更足。作为军人,如果不想让自己背上割地、纳贡的耻辱,就打起精神鼓起勇气,让北狄人尝尝我们大江军队的厉害……”
一时间,守军气势高涨。
就这样边打边谈,直到正月中旬,北狄军个个疲乏,潞州城却纹丝不动。
孛日帖赤那暗暗叹服,但因此,他也打定主意必须除去赵恂。
硬攻不行,只好智取了,谋士给他出了个主意,他听后,立马派人给使臣送了信去。
过了些日子,朝廷难得有旨意下来,竟然是命赵恂带三百护卫暂且退出潞州城,赶回汴京去。兵权交给来接任的一位刘姓将军,四十出头的年纪,之前随先帝御驾亲征。
听到这个旨意,满城惊呆。
朝廷是什么意思?这边正和北狄打得火热呢,命统帅退走,是要把潞州拱手让给北狄人吗?那他们怎么办,就此做亡国奴?
新来的统帅谁知道怎么样啊,他们不信任。
赵恂倒是认识刘将军,知道他先前是延州崔将军麾下的,先帝亲征时抽调过去的。
刘将军替他不平,他对赵恂,多少有点惺惺相惜之意。
“……余下的一万人马,我之前并未一同带来,因不放心京城的形势,留在那附近了。”赵恂瞧不出丝毫异常,一一与他交代清楚。
临行前,刘将军作主,要派两千人护送他回京。
赵恂婉言谢绝了,这样一来,刘将军说不定也要获罪。
一切的起因是北狄使臣说因在赵恂手里折损了几千人马,现在即使上面愿意和谈,下边的士卒也不肯就此算了,定要为同袍报仇雪恨,是以不要命得围攻潞州。
为了和谈能顺利进行下去,他建议把赵恂调离,给大家一个台阶下。
另外,他承诺,只要赵恂走了,他们即刻停止进攻潞州,绝不会再动潞州分毫。
苏铭坚决反对。
北狄人的目的太明显了,就是要赵恂的命。一旦他走出潞州城,又没大军保护,北狄人轻易就能抓住他杀了他……北狄人只说不打潞州,可没说不在其他地方打。
他认为这根本就是北狄人的离间计。
这么浅显的道理,满朝文武,又有几个不懂呢。
然而,赵恂对他们而言算得什么,一个边关小将而已,又不是多重要的人物。若能用他的死换来北狄人消气,从此两国和平共处,他们再没不同意的。
太后象征性得同意赵恂带三百护卫回京。
苏铭当即被气得病了。
他是真病了。
天亡我大江啊!一个为国到处征战的年轻将军,居然轻易就被舍弃了……从此之后,谁还肯不顾性命保家卫国,谁还肯抛头颅洒热血!
他已经能预见到大江随之而来的结局了。
苏桐一面服侍他用药,一面偷偷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