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子夕,你看你看下面有茶艺表演!”
他们坐的是二楼的雅座,是像个圆形围了一圈的天井一样的阁台,和其他的雅座用沉香色镂雕板品屏风隔开的。
乔子夕往楼下看,茶楼中心的一个表演台一样的搭建物。
表演台上周围摆着君子兰,剑兰,小凤竹等雅意植物。
台下是做成竹林流水的假山石模样,隐藏在假山石块后方的水管内引出潺潺清水穿梭在假日石缝内,给人一种欣欣向荣之感,在室内竹楼里颇有一番山野村夫的清闲。
坐在台上的女子一袭云烟色长纱裙一直延伸到脚踝,绣着淡粉色丝线的前襟微微敞开,腰间缠着一根铃铛链子,一根银制发簪挽起全部发丝,端的是优雅作态。
轻轻抚触手下的琴弦,缓缓划动下细细的琴弦,弹奏一曲古典之韵,用琴勾勒出来的音蒹葭动人的美感。
嘴皮上下翻动低头吟唱,带着靡靡之音,余音绕梁,把人带进聒美的心境,
茶楼里的人都沉浸在古筝的乐曲里,思绪上宁静,即便是听完,也觉余音切切,回味绵长。
那女子,信手拔弹,从容典雅,一声声清新的音符从指尖泻出听起来或缠绵悲切,或泉水叮咚,或如走马摇铃。
余音长短适中,最富于表现庄重古朴的抒情乐曲。
那筝音有如桥下潺潺的流水,孤鸿飞过时的几声清啼,以及易安的婉婉叹息;有如看一朵淡淡的兰花,静静的开放在遥远的夜空;又恰似那一树紫丁香的缤纷。
伴着那铮铮琴音,又一着素色汉服的女子走上台子,坐在那深色低矮的茶桌上。
纤纤细手翻飞,动作流畅优美的将沸水倒入壶中,又迅速倒出。
接着将备好的研细茶末放入茶盏,放入少许沸水,先调成膏。
所谓调膏,就是视茶盏大小,用勺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放入茶盏,再注入瓶中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以粘稠为度。
接着便是点茶,乔子夕本来看着她还有几分茶道的本事,但是当那女子出手点茶就有些看不下去了。
撇了撇嘴低着头继续吃自己的小笼包子,别说,和小笼包子和她家楼下那家从卖相到口感完全不一样。
不怪乎她家楼下才十元一笼,这家三张毛爷爷一笼。
值这个价格!
周围人看着楼下那女子的表演茶道看的津津有味,乔子夕也不多做评判,毕竟茶道从元朝开始就走向末路,有的茶道手法也早就失传了。
这女子的茶道在现代算是顶尖的了,看得出是下了一番狠功夫才到了如此的地步,所以也没有说这女子的技艺不好。
毕竟她是很有道德的人呐。
乔子夕一个人在那吃的欢乐,一旁秦少良敏锐的鼻子问到那股腻味的肉馅香儿眼神不自觉的朝着肉味飘来的方向看。
“怎么不感兴趣?”秦少良看她看了好几分钟,发现她头也不抬光顾着吃,忍不住开口询问。
“没,不是。”乔子夕被问话愣了一下,随即摇摇头。
“那你怎么不看茶艺表演?”
“点水时,要有节制,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与此同时,还要将另一只手用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