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内郡北,李良部。
他带领三万人刚抵达河内郡的荡阴乡,就得到姜埔送来的消息,得知夏王吴广将攻取河内郡,而且夏王已答应了提升姜埔为九卿。
姜埔明确要求封其为侯爵,才会死守河壅。否则将撤河壅兵,献河内郡给吴广。
李良知道,自己未必是吴广的对手,而且暴秦未除,义军之间发生激烈冲突,并非双方之本意。
他不敢贸然前行,因为他曾经是吴广的下级,担任过千人。他知道吴广的脾气,吴广要办的事情,一定要成功。
如果自己硬夺河内郡,那对于自己将极为不利。
“将军,夏王之大司农陈平送来一封帛书!”有人进来禀报。
“呈上来!”
手下人把帛书递给他,他打开帛书一看,那帛书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夏王向其问好;其二,希望他退回赵国之邯郸郡。
李良点点头,心想,夏王对自己还是不错的。
……
邯郸。
武臣正与张耳、陈馀、邵骚三人商量如何处理河内郡一事。
此时陈馀为大将军,邵骚为左丞相,张耳为右丞相。
夏王吴广是武臣的老上级,其人性格与陈胜截然不同。他知道如果惹恼了吴广,自己将不会有处。
他把夏王吴广的书信给三人看了看,然后就问道:“诸位公有何高见?”
陈馀一看,这取河内郡都是邵骚的主意,如今搞得下不了台,倒是又来征询他二人的意见。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现在如果要撤退,天下人必然以为赵王害怕了夏王,今后何以成就大事?
但是如果不撤退,被吴广击溃的可能性很大。哎!这真是烦心。他一时还没有想到好的办法,所以仍然在思考。
张耳同样以为此事很难办,不好开口。武臣一看,只好问先邵骚:“邵丞相,此事该如何处置?”
邵骚一看,这主意是自己提出来的,只有自己想办法处理了。于是他说道:
“我看,此事不难处理!可答应姜埔之要求,加其侯爵,再任命其为郡守。同时急令李良前行至河壅,守住渡口。如此一来,河内郡尽在掌握中!”
武臣一听,觉得此计很可行,于是又问陈馀道:“大将军以为如何?”
陈馀说道:“大王,依微臣看来,邵丞相此计不妥。据微臣所知,夏王仁义,不肯取陈王之河南洛阳等地,欲另外寻秦地自立。
就因为夏王目前无立锥之地,所以河内郡那是志在必得。如果现在我等占领河壅,将摆出与夏王决战之态势。
依微臣看来,虽然李将军勇猛多智,然其远非夏王之对手。到时候不但恐河内郡不得,还将惹得夏王攻击我河北之地,就得不偿失了!”
陈馀虽然得了陈平的厚礼,不过,他说的也是大实话。张耳一听,也附和陈馀的意见。
武臣一听,倒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这时只见邵骚冷笑一声:“天下是有实力者得之!这仗还未开打,如何二位就先怯懦了?李将军可是带有三万精兵!只要守住了平阴渡口之河壅,夏王怎可能轻易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