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都那边怎么样了?”凌当归边洗漱边问,神色恹恹,情绪低沉。
闫庚回话也谨慎了些:“陛下这边运过去的粮草还够他们撑上两三天。但三天后……今年入冬得早,比往年还都要冷,刚接过丞相的信笺,漱河一带结冰,河道受阻,粮船会晚点。”
“晚点?晚到什么时候?”凌当归拧眉,擦干脸,将布巾一甩,“让他立马想办法,知会沿途各地刺史,凿冰开航,否则他这个丞相就不要当了。”
他这服从原书选的丞相,那可是吃喝玩乐样样精通,若说朝政大事,便是“陛下所言极是”“陛下英明神武”“陛下天纵奇才”之类的话术。
闫庚闻言不由激动:“是!”
“许军现在什么动静?”
凌当归穿好衣服,裹上大氅,甚是冷静。
闫庚道:“臣正要向陛下禀报,斥候方才探得讯息,许军今夜打算偷袭弘都,强行破城。这是弘都刺史递来的求救信,请陛下决断。”
凌当归拆开信浏览,蹙眉道:“弘都已经死了太多人了,仅剩下几千士兵,虽有粮草,可士气低迷,挡不住许军的。闫庚,你读过兵书,眼前情况,你说该怎么做?”
闫庚沉思道:“回陛下,臣以为应当再派人去严盯着许军,若一有动静,便立马回来报。到时候许军出发,我军悄悄跟随,两面夹击,以解弘都之围。”
凌当归想了想,觉得有道理,“好,就按你说的做,你与周林领兵吧。不过须留守一半防守军营。”
“这是自然,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做。”
闫庚走后,凌当归眼皮跳个不停,心中着实不安,好像要发生什么大事。他定不下来,便着手处理军营中事,事事过目。
等入夜了,闫庚和周林领着一半兵马暗中跟随许军。
凌当归眼皮跳得更厉害了。
而此时,许军帐内。
宫里大太监宣读完毕明黄色的圣旨,却迟迟不见跪着的秦王接过圣旨,不由地咳嗽了几声,尖着嗓音道:“秦王殿下,还请速速行军吧。”
陆观南抬头触及那道明黄色,只觉格外刺眼。
他面无表情地接过圣旨,“等过了今夜再走。”
大太监叹气道:“事不宜迟。陛下的圣旨与口谕,千叮咛万嘱咐,皆是令秦王即刻出发,不容迟缓。就辛苦秦王殿下了,咱家亦无奈。”
陆观南本要随同周行云、李游一同攻弘都的,谁知突然季春到来,宣读圣旨,称奉州久攻不下,令他前去助杨凭一臂之力。
季春暗暗提醒:“秦王殿下,您莫多心了,且去吧。陛下只因殿下处理景季一事太过冷硬仓促,有些微词,想着让殿下去奉州那儿历练一番,磨磨脾性。”
“是吗。”陆观南一个字也不信,昭平帝要调他走,无非因为觉得他会因为阿凌误了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罢了。
季春道:“殿下,请。”
陆观南自是不愿,刚要叙道理,忽觉眼前发花,晕头转向。昏迷前,骤然想起了傍晚时商讨军情时李游端过来的一盏茶……
上韶原。
闫庚与周林领兵,静悄悄地跟着许军。
夜色寂凉,一点声音都没有。
闫庚冷不丁觉得不对劲,却又说不出个什么缘由。况且已在途中,现在回去,倒是奇怪了,便继续跟着。
突然间,只听得四面八方的马蹄刀枪呼喊声。漆黑的夜里中,亮起一排排火把。原先跟踪的许军,竟皆掉头,迅疾冲杀过来。
闫庚大惊:“不好!中计了!快回头!”
然而已经迟了,正是瓮中捉鳖,宜军溃败,兵甲四散。
凌当归听到营外嘈杂的声音时,手蓦地一抖,灯油滴落,烫出了一块印记。
士兵慌张来报:“不好了!陛下……许军打过来了!”
凌当归的心脏猛然一跳,掀开帘帐,寒风扑面而来,与此同时,还有弥漫在其中的血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