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二皇子举办秋闱,且圆满收官后。皇上觉得应该,再次平衡一下朝堂,于是,便决定将秋季各地方,征收赋税的差事,交给三皇子去办。
以三皇子急于立功的性格,按理说不会推辞这件事,但他知道,今年的查收赋税,与往年可是大有不同。
因着西北旱灾,这趟差事,不仅不会像往年一样是个肥缺,还即将成为一个烫手山芋。
一个弄不好,便会被皇上所迁怒,故此,在皇上点到他名字的时候,三皇子便以旧疾发作为由,名言无法出门远行。
三皇子自幼便患有心疾,皇上自然知道,想到他的身体状况,确实不宜长途奔袭,便临时又将这个差事,落到二皇子的头上。
谁知二皇子也推拒了,理由是自己的皇子妃,近日便要生产,这是他的第一个嫡子,他想留在身边照看。
虽然这样的话,会让皇上觉得他很没志向。可他也得到了内幕,西北那边的旱灾,早就已经哀鸿遍野,这时前去收税,岂不就成了顶锅的人?
最后,这件事竟然落在,身体最差的太子身上。太子其实也在顾南萧处,得知西北旱灾的情况。
但正是因为如此,忧国忧民的他,才决定要亲自前往主持赈灾,只要能多救一个灾民,他便值得跑这一趟。
太子站出来,应下了这件差事,立刻便得到全朝堂人的赞叹。他们把太子夸得是天上有地上无。若不是太子身体太差,皇帝都要担心,他会动摇自己的地位了。
这时,时首辅和三皇子,都在暗搓搓地高兴。祸事有人顶了,他们只需要跟在后面赚钱就好。屯了那么久的粮食,现在终于可以收益了。
而且,他们还有个意外之喜,柳家如今还被压在大狱中,当时他们也是出了血本,一起囤粮的。
现如今卖了粮食,一分钱都不用分给他们,等于他们囤的那部分粮食,属于无本买卖,可以平白给添上许多进项。
顾南萧将所有人的神色,都尽收眼底。心中不禁冷笑,就让他们先高兴高兴,有他们哭的时候。
至于太子奉命赈灾,他并不担心,因为云溪早就在西北地区,做了大量部署。届时,太子一到西北,便立刻可以调出粮食,救济灾民。
而且灾民也没有想象的多,毕竟很多人的地,已经卖给云溪,而且,佃户们也被雇佣起来,此刻正在荒山上,开垦梯田,
过一段时间,还会配合祁锦修,兴修水利,还能再赚一份银子。对于西北百姓来说,今年非但不是他们的灾年,反而会成为过得最富裕的一年。
当地官员报出旱灾时,预算灾民的人数,是按照户籍上来统计的。
所以,太子去的粮食,看起来并不充足,实际上可能还会有剩。不过用不了才好。那样的话,云溪还可以将粮食省下来,供给舅父统率的虎啸军。
朝廷决定先征集三十万石粮食,而后再陆续征粮,打算总共送去一百万石粮食。最先的一批粮食,朝廷打算在全国急调。
征粮的消息放出之后,京都的粮价便开始不断飙升。本来不应该升得这么快,但这里有时首辅与三皇子的操控。
他们不断散播消息,又暗中哄抬粮价,甚至迫使其他粮商,与他们一同抬高粮价。
这种情况下,又过了十日,京都的粮价,已翻了五倍有余。很多百姓都直呼,揭不开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