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历史那般,阿道夫被逮捕了,这件事情同样被登报在《慕尼黑日报中。
在阿道夫被法庭审判时,玛利亚便获得了第一时间的情报消息。
她关注阿道夫,警惕阿道夫。
未来的历史学派中,分为了两个派别。
一种学派认为,没有阿道夫,二战也会爆发,因为那是一战之后的延伸,矛盾与复仇的爆发点。
另外一种学派则认为,没有阿道夫确实还是会爆发二战,但阿道夫的作用毋庸置疑,如果把阿道夫换成戈林,恐怕他们连法国都打不过去,更不要说与英国和苏联开战。
玛利亚认同这两种观点,无论阿道夫在不在,二战都会爆发。
但是,阿道夫的影响力,确实是独特的。
他如深渊之子那般,将恐惧和毁灭带到欧洲,他的癫狂是这个世界上少有人能够比拟。
因此玛利亚依旧关注着阿道夫。
即使她认为nazi党法西斯主义已经不足以威胁到苏联,但她还是对这股充满毁灭性的力量保持着该有的警惕与戒备。
正因如此,留在巴伐利亚的契卡同志,开始对阿道夫又或者说一整个nazi党进行了解和情报收集。
他们将阿道夫的事情收集起来,然后通过电报的形式发送到玛利亚手上。
所以在阿道夫被逮捕的第二天,玛利亚便立即知道。
然而,正当她以为阿道夫会继续沿着原本历史的走向发展时,这个男人总能出乎玛利亚意料。
该是玛利亚这只蝴蝶煽动的翅膀力度过大,整个欧洲都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着。
阿道夫也同样如此。
原时空的啤酒馆暴动,是一件突然且没有长久规划的行动。
他们以暴力手段直接劫持巴伐利亚三巨头,然后宣称成立一个新临时政府,却在出门的时候就被警察给一锅端了。
这件事几乎让阿道夫永久性失败。
但这一次,阿道夫却用了其他方式。
他了解到玛利亚和墨索里尼的事迹,在这二人身上,他看到了一种不同于劫持式的革命。
那就是军队的力量。
这位第三公主以军队力量,劫持了帝国皇帝,然后又用军队的力量摧毁了所有来犯之敌。
在那时候,阿道夫几乎把玛利亚所做的一切都记录在自己的日记中。
他欣赏这位奥莉佳的妹妹,同时也认可她的各种手段。
唯一可惜的是,她居然投靠了那满是犹太人的gc主义阵营里面。
然后是墨索里尼,他也认可这位有独裁性质的意大利首领。
而且在墨索里尼身上,阿道夫看到了一种自己可以模仿且超越的道路。
那就是联合其所有退役老兵,将这些得不到公平对待的退伍老兵组织在一起,将他们拧成一团,成为自己的力量。
这就是阿道夫的计划。
他开始实施了,然后在法庭中,他大力鼓吹着民族与爱国。
整个德国里面,谁的爱国情怀最高?
士兵。
谁的民族情怀最深?
同样也是士兵。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们,在爱国情怀与民族情怀里面,比任何人都要高,都要深刻。
而这份深刻,却让魏玛共和国的拉胯处理之下,逐渐扭曲成了恨意。
而人类的仇恨,是最能爆发出威力的情绪,同时也是最容易被他人所操控的情绪。
阿道夫没读过多少年的书,他跟玛利亚等人不同,在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上,他无法与他人媲美。
但是,他却能洞悉仇恨,洞悉人们最关系最迫切的东西是什么。
这是他的优势,而阿道夫利用了起来。
因此在法庭上,他做出了出乎玛利亚意料的事情。
他没有再说什么‘五十万马克买一块面包’。
在这里,他凭借自己超绝的口才能力,煽动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民族情绪。
事实上,巴伐利亚的内部民族是巴伐利亚人,弗兰肯人,施瓦本人。
无论是本体民族还是信仰都与普鲁士有着巨大差异,而且巴伐利亚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比德国人更高一等。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巴伐利亚和德国是同一阵营,属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重要关系。
一战战败之后,巴伐利亚也是在清算名单里面,即使在战后闹过独立,也无法摆脱德国的经济体系。
最终导致巴伐利亚在国际地缘上,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状态。
那就是独立了,但没有完全独立。
这样的事情让巴伐利亚与德国双方有了相怜之情。
而且德国为了不放开巴伐利亚,在分配从苏联那边获得的粮食事情上,也给巴伐利亚分去了不少。
如此一来,便使得巴伐利亚与德国之间的联系更深,更难割舍。
这种情况之下,再加上阿道夫对民族和爱国之情的煽动,整个法庭内的人都为之动容。
特别是法官,年迈的他已经被阿道夫的话语给点燃。
他甚至产生一种错觉,眼前的阿道夫并不是一位即将受审的被告,而是一位满怀理想激情的演讲者。
而自己,则成为演讲中的受众。
最终阿道夫的这番话成功说服了法官,虽说仍旧被监禁,但只会监禁一年时间。
这一年,已经足够了。
在这份判决出来之后,契卡便立即将此消息发送到玛利亚所在的布列斯特。
得知此事之后,玛利亚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很显然,现在的欧洲走向已经朝着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苏联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
无论是经济还是国防,都绝不能放过。
而且现在的苏联需要队友。
协约国的范围太大了,一直以来协约国的主要力量都是以英国、法国和美国为主。
然而,协约国并不只有三巨头,事实上还有其他附属小国。
什么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加拿大等等的国家,他们都是协约国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