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前提醒:剧情需要,这章多少有些离谱,算是补充一下设定,也是后文剧情的伏笔)
林杨夫妻两人,严格来说,并不是地地道道的京城人,具体点,他们老家是州河省境内,距离京城西北方几十公里外的农村。
林毅昭出生的村子,现在叫做龚桥沟大队,杨允则出生邻村,现在叫做杨江大队,其上头公社下属十来个村子,因为龚姓和江姓人口最多而得名。
沿路,两侧农田都已经荒了,有些土层开裂,时不五时,可以看到半大孩子们七八成群,趴在田埂边抓田鼠。
这种小动物成群结队,也不冬眠,即使大雪天也会出来活动,秋收后,田里一马平川,最是容易暴露出小家伙们的洞穴。
现在公社都在吃大锅饭,但一餐不如一餐,从一开始顿顿有肉、有馒头,到现在,一碗面糊糊或稀粥,扒拉一小蝶咸菜,再来俩棒子面窝窝头。
田鼠肉虽不多,但烤熟后能吃出野兔肉的风味,若是挂在烟囱里做成熏肉干,放点油、加入辣椒爆炒,那滋味,吃过的都说好。
小车继续开,到一条岔路停下来,再往前,只剩下两尺宽不到的田埂,还有水网交错,车是开不过去的,只能停在这儿。
“从这里就各回各家,大家伙对下表,下午三点再在这里集合。”
大早上天不亮,七点就从院里出发,现在是快十点,下午三点往回赶,时间上刚好,再迟,天就要黑了。
“宋钰,麻烦你啦!”
林毅昭说着感谢的话,宋钰连连摆手:“林叔,不麻烦的,那我去县城吃点东西,咱们下午再见。”
这荒山野岭的,自然不可能把车丢在路边,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宋钰这个司机驾车离开,最近的县城四十多里,宋钰吃个午饭,还可以找个地方休息一会儿,再开车来接。
和妻子女儿分别,林毅昭带着俩儿子往西边走,杨允则带着俩女儿往北边走。
不过二十几分钟,就看到人烟,几十栋土瓦房,间或夹杂几栋茅草顶屋子,如此看来,大队上条件并不算多差。
林飞扬上一次来龚桥沟村,还是好几年前,对祖父一家印象只只停留在记忆中,只记得林父兄弟除了他还有五个,最小的兄弟因为婆媳矛盾分家,其余四家二十几口人,都挤在同一个院里。
院里四栋房,进门最大的一栋居住着大伯六口和祖父祖母,其余三栋都是后来扩建,给其他三个叔伯结婚。
“奶!三叔回来了!”
几个小姑娘,小的五六岁,大的和林果差不多,正顶着严寒玩儿跳格子,旁边一和林飞扬差不多年龄的姐儿们笑呵呵的看。
她听到院门打开,转过头,脸上兴奋,嘴里冲着屋内大声喊。
这是林飞扬大堂妹,林兰花,只比林飞扬小几个月,是大伯小女儿,其大姐林梅花早已嫁去了邻村。
说来也巧,林梅花的婆家,正是杨允的大哥,林飞扬的大舅。
按理说,林杨两家两代人、两门喜事,这是亲上加亲才对,但现实,两家人形同陌路,不仅如此,甚至两村打架时,两家男人也会找上对方,彼此间打出狗脑子来。
原因还出在林毅昭这个三儿子身上。
家里好不容易出了个干部,祖父母两个想去京城享福,杨允刚开始是赞同的,把老两口接了来。
但也不过住一起三月不到,婆媳关系就降到冰点,祖母龚林氏对待杨允、林楚、林果三女那是看不顺眼就骂,林毅昭疼媳妇和女儿,和老母亲顶了几次嘴,这厮气不过,趁着儿子工作时抄起扫帚对俩孙女一顿好打。
最终在景钢厂保卫科调解下,就和院里蔡双双她那寡妇娘一样结果,老两口被送回农村,林毅昭也没阻止,反正家里兄弟多,父母也不会吃苦。
但老两口气不过,也不怪儿子,将怨气全撒在杨允身上,带着龚桥沟村里一群老少爷们打上杨江村讨说法。
杨家哪里会惯着他们,都欺负到头上来了,虽然杨允是个女娃娃,但老杨家不仅会做人,还爱女儿啊。
比人多,人村里半个村都姓杨,老林家自然吃了个大亏。
从此两家老死不相往来。
至于林梅花为什么会嫁给杨允的大侄子,那是人家被逼离家出走,正好遇上杨景春,王八看绿豆,就把林梅花拐回来当媳妇了,连彩礼都没付出一分钱。
老林家知道这事情后,可真的好生又闹又气了一顿。
林兰花这一声吼,屋内呼啦啦就出来一群人。
林飞扬和林烨两个,曾也是在爷爷奶奶面前维护过林母和姐妹俩的,打心里就不喜欢祖父母,但这一群人都是长辈,出于礼貌,也得一一叫人问候。
院里冷,一大家子全部聚集到大伯家里,也幸亏大伯家客厅大,光深度就有近十米,左右土墙也有五六米,二十多人竟一点不显拥挤。
“爹、娘,我给你们带了些米面粮油,虽然现在都在大队食堂吃,但京城那边公社下面社员都难得吃饱,想来,家里情况只会更糟。”
听到林毅昭这话,祖父吸一口旱烟,叹口气。
“三啊,爹知道你孝顺,现在年景大家都吃得不好,我听县上回来的人说,那些城里人现在一个月也不一定能顿顿吃饱,你这两大袋,怕不是有上百斤吧?给了我们,你家也六口人呢,自己能吃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