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火红年代,我在陕北当知青 > 第502~503章 只能让他干粗活

第502~503章 只能让他干粗活

今天三十里铺大队的中午饭。

给那些哭的双眼红肿、虽然停住了哭,但还时不时哽咽不止的新晋社员们。

吃的是陕北杀猪菜。

里面不仅有肥膘肉、猪血猪大肠这些东西。

而且还加了土豆、清涧粉条、社员们自制的老酸菜,不仅油荤足而且酸爽开胃。

主食则有杂面馍馍,和杂粮饭两种,可供他们自由选择。

——这个时期,无论是下馆子还是在自个家吃饭,要想不掺一些杂粮、粗粮进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城里人也一样。

他们拿着《城镇居民粮食供应凭证》去粮站门市买粮的时候,人家那也是按照4:6的粗细粮比例,搭配着卖。

有些地方。

甚至粗粮占到了7成...在这种情况下,谁想要吃纯纯的白米饭,纯纯的白面馒头?

恐怕只有极少部分人,才能有那么大的本事了!

等到52名新社员落座。

大队长老赵做了个简单发言,由他代表三十里铺全体干部社员,对这些新加入的人,表示热烈的欢迎之后。

随后老赵大手一挥,“同志们,开饭!放开吃,别急,锅里还有...”

“呼噜噜——”

伙食团里,顿时想起阵阵狼吞虎咽的咀嚼声、吞咽声...

这些新社员悲伤归悲伤,但日子好歹还得继续不是?

再加上人家三十里铺大队,厚道!

没有把这些人往外推不说,反倒还拿出这么好的东西,来招待大家伙?

在这种情况下,谁要再扭扭捏捏的,那就没劲了...对吧?

于是。

伙食团里的人个个化悲痛为食欲,怀揣着只要人没死、那就往死里吃的悲壮气势。

吃的那才叫个生猛、那才叫个凶狠!

等到大家肚子里有了货。

老赵身为三十里铺大队,最为主要的负责人。

他当然得亲自临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去做一番走访慰问...哪怕老赵手里还拿着馒头,嘴里还叼块骨头。

那也丝毫不影响,他这副平易近人的好干部形象...

“同志,我看你的精神头还挺不错的...嗯,很好,你要化悲痛为力量,尽快摆脱过去的阴影。

勇敢面对新生活,放下思想包袱,全新的姿态准备迎接一个全新的开始!

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吧...同志,你一定要节哀呀。”

那汉子嘴里咀嚼着馍馍。

满是诧异的抬起头来,“谢谢领导您的关心和关怀...可我,我不哀伤呀!”

“嘶...我说你这位同志,是不是受的刺激,受的太大了?”

这汉子的回答。

让老赵着实吃了一惊,“面对家园尽毁、痛失...算了,过去的伤心事就不提了。”

“领导,我向您坦白...我真的,不悲伤!”

那汉子憨憨一笑,“我打小就是个孤儿,一直就住在生产队的牛棚里,帮着放牛。

后来在生产队干部的帮扶下,我和村里的春花处上了对象...”

汉子指指他身旁正忙着吃东西、胳膊能跑马、腰杆比水桶粗的年轻女子。

“喏,这就是我对象,韩春花同志。”

晕!!

跟在老赵身后的叶小川,这次算是听明白了:眼前这汉子打小就是个孤儿。

在这次洪灾中。

他自个安然无恙,甚至连他的对象,也好手好脚的活了下来。

面对他这种、相比起别人来说,已经是好的不得了的结局...这汉他确实没什么值得好哀伤的!

这汉子。

他当然有站在生命之巅,嘲笑死神无能的资格。

相比起那些现在还漂流在无定河中,苦苦挣扎求生的可怜人来讲。

只有他们,才是还依旧跪在死亡的边缘,正在拼命寻找着任何一丝丝活下去的可能...

第一个慰问对象,就选择错误了的老赵。

刚才他向冉婷,好不容易学来了一套比较时髦的说辞...

结果...哎!

看来。

人家叶知青经常说的那句‘有些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果然是有道理的呀!

无奈之下。

老赵只好俯下身问,“同志,你对我们三十里铺的安排措施,可还有甚不满意的地方吗?”

“没,我,我太满意了!”

汉子‘咕咚’咽下嘴里的食物,很是感激的站起身来。

“三十里铺的领导干部和乡亲们,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

“我漂在洪水中的时候,当时...向神神许愿,我都不敢这么许!”

汉子眼中泛泪:

“我怕我许的愿,实在是太过贪心了,会把庙里的神神,都给吓的撒丫子就跑哩!”

“呜呜呜...”

说到情深处,一直就没掉过泪的这个汉子。

此时终于放声哭了起来,“感谢脂米县ZF,谢谢三十里铺的领导...谢谢乡亲们!”

‘噗通——”一声。

汉子跨出长凳,一下子跪倒在地,“感谢新社会,感谢各位领导,感谢三十里铺的乡亲们!我刘二奎,给你们这些恩人,磕头了!!”

“我给恩人们磕头了!”

一呼百应似的。

汉子这一举动,立马引的伙食团里的男女新社员们纷纷效仿,个个都跪在桌子边...

磕头如同捣蒜!

由于这些新社员人数众多,大家伙感恩的心意也诚。

一个个的。

都在那里拼命的下跪磕头,都在以这种最原始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下子!

搞的大队长老赵和叶小川、冉婷几个,手忙脚乱,那是拉都拉不住啊!

好不容易等到事情平息。

这些新晋社员吃完饭,叶小川趁着空档,主动找其中一部分青年男女聊了聊。

最终却发现:

在这52位新来的社员当中,真还没几个适合做化妆品推销的姑娘。

只是一个个的,身体素质倒还不差。

要是让她们去干干农活、出去揽工当当小工啥的...那还不错。

但要让这些...似乎好像是从蒙古高原那边,被洪水冲刷而来的姑娘们,去做化妆品销售工作?

那恐怕就有点赶鸭子上架了...

只因做销售的人。

不仅外貌要过关,要心理素质过硬,接受能力强。

而且身上还得有股机灵劲,做事情有眼色,得会随机应变才行...

而眼前这30来位年轻婆姨、大姑娘...质量显然不行,根本不具备做销售工作的基本素养。

唉...看来,还得另外想办法才好!

反正通过叶小川的观察和初步接触,已经认定第一批52位新社员之中。

确实选拔不出来几名合格的女销售员。

就只好教教这些新社原理,那些汉子、年轻后生学着怎么弄“新式节能灶”。

然后安排一些婆姨女子。

让她们先跟着那些汉子,出去帮人修建新式灶台,赶紧赚点零花钱、买卫生带的钱再说吧!

至于以后。

这种节能灶已经得到大面积普及,再也揽不来多少生意了,又该怎么办?

那也不怕!

反正三十里铺大队有的是新增土地,正愁人手短缺,没人去种呢!

而假如到时候。

脂米县里,甚至是俞林专区又强行给三十里铺,安排过来大批的受灾群众该咋办?

怕个毛...大不了,再开一家劳动密集型的集体企业就是了!

在这个时期,是属于物资短缺时代。

任何商品都是凭票供应,只要手中有货,是根本不愁卖的...

只要能顺利办厂、能得到上面的大批计划内的物资供应。

但凡这些厂子里能生产出,质量比较好、款式很新颖的产品来...那就根本不愁卖!

大家都抢着要!

甚至还要托关系、走后门,他才能买得到...

这个时期,对于叶小川来说,那就相当于是一张白纸,确实是非常好作画的。

只要自个儿手头上有人、只要能弄到紧俏物资...还怕三十里铺大队,会遇到发展瓶颈?

——这才哪到哪啊?

想想华西村,想想南街村,想想大邱庄...

现在的三十里铺集体经济。

比起人家那些庞然大物来,只能算是小虾米,属于草创阶段、连起步都算不上...距离集体经济发展的天花板,简直还隔着十万八千里呢!

安置的这第一批人。

整体素质倒还可以,但她们的个人形象和素养,似乎还有所欠缺。

既然在她们之中,实在是挑选不出来几位能担任销售工作的人才。

那就让她们各尽所能,做最适合的事情吧!

于是。

整整一下午。

叶小川就留在1号沟壑里,耐耐心心教这些新社员们。

怎么才能弄出一座空气流通顺畅、柴禾燃烧完全、热能利用率高的新式节能灶台?

这些新晋社员。

或许他们身上存在章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但不得不承认:

他(她)们足够努力,对于学一门能改善自个儿生存条件的手艺,有着强烈的渴望和干劲。

只要有了这种心态,这种干劲。

对于修建灶台这种、并不是很复杂的手艺,哪还有学不会、学不好的?

一边教这些新社员手艺。

叶小川一边和大队长老赵、与妇女队长商量,该怎么收取他们出去揽工赚钱的“管理费”?

一刚开始的时候。

为人厚道的老赵建议:干脆参照别的生产队,向那些出去用技术赚钱的社员们,收取的管理费的标准。

然后适当的给他们降降、少收上一点点钱就行了。

而妇女大队长的意思也差不多:不收这些新社员的管理费,一个是不符合政策。

二来呢。

妇女队长担心不收管理费,会引发老社员的效仿。

使得他们也跑出去揽工赚钱,结果还不向生产队交钱,那岂不乱套了?

所以妇女队长建议,向他们多多少少收点管理费,意思意思就行...

但叶小川却不这样看。

?——第503章——?

《大队长恐怕要遭》

“升米恩斗米仇,恩惠不宜施加的过猛。”

叶小川与老赵、妇女队长,站在沟壑之中的土窑外斜坡上。

望着乌泱泱一大片,在这次狂风骤雨中基本上没怎么受损的、绿油油的玉米苗。

悠悠开口了,“这些新来的社员...是,他们确实很穷,穷的一无所有,绝对算得上是赤贫了。”

“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是新晋社员、是初来乍到的新人。”

“这个时候的他们,对整个三十里铺的乡亲们心怀感激,身上充满了干劲。

新社员巴不得赶紧赚点钱,一个是好改善他们自个的生存条件。

另一个,是好回报三十里铺乡亲们的这片恩情...所以在这个时候,是最好给他们立规矩、重新塑造他们的价值观的最佳良机!”

叶小川开口道。

“初来乍到,一刚开始的时候,对他们的管理不宜太松,反而得管严一些!

要不然,等他们以后成了老油子。

养下了老社员身上那些磨洋工、偷奸耍滑,自私自利、只考虑个人得失,毫不考虑集体利益的毛病...那可就不容易掰回来了。”

生产队的社员。

他身上有可敬可爱之处,当然也会有缺点...而且这种缺点还是根深蒂固,很难改变的。

比如说。

不少社员会瞅住一切机会,‘顺走’集体的财物。

就像工厂里的那些工人“爱厂如家”,他们同样会把厂里的东西往家里‘顺’一样。

这种现象实在是太普遍,大家对此早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

——工厂是我家、集体爱大家么!

既然是‘我家’的,既然那么‘爱我’...那还有什么好客气的呢?

千万别说社员们,觉悟很高,很是热爱集体财产,别说他们不会‘顺’生产队里的庄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四合院:截胡娄小娥,人生巅峰综漫:绝对的纯爱快穿每个世界逛一逛都市,我在剧中求稳妥说好的龙霸天,怎么变女主了九叔,复制词条任婷婷哭着求嫁我本阴间最高神酆都大帝转世投胎我在虫族那些事四合院:虐禽永无止境综漫,谁教你这么开保护伞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