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那爷爷怎么还会让我与黎家人来往?”李宁安惊呼道。
要知道他与黎敬浩来往之事家中早就知晓,并没有刻意瞒着家里。
既然是三爷爷家的事,李金辉肯定不会一无所知。
“此事都怪黎家那个老不死的从朝中斡旋,不管你们这些小辈的事儿,本来之前早就调解了,只是想到黎晏绯回来,我就感觉恶心。”李金檐恶狠狠的说着。
原来如此,新皇登基肯定会大赦天下,当年黎晏绯的罪名并不是十恶不赦,有黎家从中运作,大概率会被大赦。
“行了,不说这个了,老一辈的恩怨还不至于牵扯到你们。”李金檐声音中透露着落寞。
沿着大街出城时,城门口已经张贴了皇榜,皇帝驾崩告知天下。
一时间县城有不少人为其哭泣,先帝仁义,这么多年不说国泰民安,但至少可以证明路上少有冻饿而死者。
说起来新帝属实是有些惨,皇上嫡子五人,他排行老三,按理来说皇位是轮不到他的。
可谁让先太子病逝,二皇子早夭,两个弟弟比他小许多,剩下的庶出皇子当然没有资格与他争抢。
之所以说他惨,是因为他被立为太子太早,皇帝又太能活了。
靖安帝本就是年近不惑才登基,文治武功自然不必说,可他活到七十多岁。
太子已经将近做了三十年,如今,同样是四十岁登基,又有谁能知道当今皇上可以像他老子一样活这么大岁数呢!
早些年朝中就有人抱怨天下焉有四十岁的太子,一度被皇帝怀疑是太子有谋反之心。
好在可以自证清白,不然今天登基的可能就不是他了。
皇位平稳过渡,政局相对就会稳固很多。
临近傍晚,他们才悠悠回到家中,远远的李宁安就看到家门口挂着两条白布。
先将二爷爷送回院里,李宁安敲响院门,许氏将他扶了进来,“天气冷吧!烧了热水,赶紧去洗把脸,我去给你端饭。”
刚洗完脸,奶奶就端着一大碗汤面条到他面前。
许氏对皇帝驾崩这事很是关心,“皇帝驾崩了,今年的会试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吧?”
吸溜了一口,李宁安解释道:“奶奶,没什么问题,今年会试本就与我无关,而且按照惯例,新皇登基大多会举办恩科,说不定等今年会试结束,明年还会再加一科,恩科录取的人数还会更多。”
许氏听到这,才放下心来。
皇帝驾崩皇帝驾崩,与他们这些平民百姓,没有太大关联,李宁安收了收心,便开始在家静静读书。
住进了新宅,感觉完全与之前不同。
李明溪规划宅子时,特地在他这个院子建了一个大书房,单单是书房里的大木柜,以及书箱、桌、椅就让两人打造了足足一天。
选取的都是上好的松木,出入他书房最多的便是老弟李宁定,这小子先前一直给他做书童,经验丰富的很。
再加上李宁安顺便可以教一教他,便让他留下没有去村中的学堂读书。
除了他,还有李宁邦这小子以及李宁池愿意待在这院里,先前铺设烧砖时,专门将底下挖空了,做了个地龙。
就跟北方的火炕差不多,是古代的取暖方式,在屋里地下挖有火道,火到在外面有洞口,在外面烧火,热气通过火道传到屋内,称为地龙。